香港“金王”猝死
去香港旅游的內地游客,一般都會去香港九龍區民樂街的“黃金廁所”(簡稱“金廁所”)參觀。這座用380公斤黃金、6200顆鉆石及珍珠堆砌而成的“金廁所”,里面的物品件件都是金子和珠寶的藝術結合,每天吸引著數以千計的游客排著隊來參觀。
這座榮獲了兩項吉尼斯世界紀錄的“金廁所”,就是香港恒豐集團主席、“金至尊”珠寶創辦人林世榮的杰作。據香港《明報》、《大公報》等媒體報道,9月26日,以“金廁所”打出名堂的林世榮,突然在其寓所因心臟病突發逝世,年僅53歲。
林世榮去世事發突然。警方經初步調查后,獲悉林生前患有心臟病,不排除他因病發失救猝逝。
偷渡香港
香港金王林世榮出生于廣東海豐的務農家庭,家里除了務農還經營有一個雜貨小賣鋪。林世榮在小時候,就幫母親照看店鋪,有人來買東西,他算賬都有板有眼,時間長了多少學會了點經營之道。
“文化大革命”剛結束的1977年,22歲的林世榮正值年輕人富有理想的時期,一心想打片天下的他跟隨同鄉一起準備偷渡去香港賺錢。當時深圳河的寬度比現在寬一倍,而且沿線設置有邊防崗哨,一行人就沒有選擇到深圳去偷渡,而是選擇靠近深圳的地方下水向香港游去。
當一行十幾人游了9個小時之后,剛在香港登陸,立即被香港警察抓住。只有林世榮躲過了警察搜捕,順利到達了香港,開始他的淘金夢。
孝敬師傅
林世榮上岸后,躲過界限街的關卡,到了油麻地。當時的油麻地幾乎是偷渡者的天堂,偷渡者只要跑過界限街,港英巡捕都不管是否內地人。林世榮還在海豐時,連黃金是什么樣的都沒有見過,可當他到油麻地的上海街之后,發現整條上海街上金鋪多過米鋪,由此他認定了做金生意肯定有發達的時候,于是投奔一家金行,當了一名打金學徒。
當時,林世榮做學徒才拿300港元工資,但他卻傾盡微薄薪金買酒水零食慰勞師傅,師傅嘗到甜頭,就將經年累積的真功夫悉數傳授給他,結果林以超乎常人的天資迅速學成出山。“別人要花3年才滿師,我只需3個月。”后來林世榮接受媒體訪問時回憶說。
膽大的林世榮學成手藝后,便拿出僅有的2000多港元積蓄自立門戶開設金飾店。開業初期,他一天工作20小時。由于手工精細款式迎合客人心意,他的生意也越來越好,訂單滾滾而來。
上世紀80年代,受第一次海灣戰爭影響,香港金價暴漲沒人敢買,林世榮的生意大受影響,但他立即轉為經營白銀,結果打開了歐美市場,順利轉危為安,一度被行內稱為“銀王”。
后來,林世榮一手創辦恒豐金業,1999年在香港上市,并于2003年開設首家“金至尊”門市,奠定其一代金王地位。
建金廁所一舉成名
不過,林世榮最引以為傲的,仍是2001年借黃金便宜如爛銅的時機,花費3800萬港元在香港九龍區民樂街打造的“金廁所”。該廁所被列入吉尼斯世界紀錄,更成為中外旅客必游的景點。
建造這座金廁所耗時一年,用了380公斤黃金、6200顆鉆石及珍珠,連地面鋪的都是埋藏在地下1.5億年的木化石寶石,還用黃金珠寶做成浮雕壁畫。金廁所有自動沖洗、烘干設施,每件都是金子和珠寶結合打造。
2001年農歷正月初五,黃金廁所盛大揭幕,原本冷冷清清的紅■地區人潮涌動,大家爭先恐后一睹這舉世無雙的工程。林世榮的黃金廁所包括抽水馬桶、洗臉臺、刷子、衛生紙盒、鏡框、吊燈、磚塊和門,甚至廢紙簍全部用24K黃金制成,價值在3800萬港元以上,為他贏得了“世界最豪華洗手間”和“全世界最昂貴座廁”兩項吉尼斯世界紀錄。
打造金廁所之后,黃金價格一直上漲,金廁所現值超過9000萬元。出名之后的黃金廁所,引起世界上其他富豪的注意。據林世榮生前透露,金廁所建成后,多次獲得新加坡和中東等地產商垂涎,出價高達3億港元,想全盤購買;但他認為金廁所是香港象征之一,拒絕出售。
林世榮的眼里,金廁所是他人生里程碑里最具有轉折意義的一個。
創意來自《列寧選集》
提起興建“金廁所”這個主意,生于內地的林世榮說,他自小就飽讀社會主義理論讀物,辦公室內仍存放著一本《列寧選集》,這也是“金廁所”創意的由來。
林世榮說:“列寧說過,將來在世界范圍內取得勝利以后,我想,我們會在世界幾個最大城市的街道上用黃金修建公共廁所。社會主義成功后金錢變得無意義,故可把黃金做廁所。”(注:語出列寧1921年11月十月革命前夕日寫的《論黃金在目前和在社會主義完全勝利后的作用》一文。)讀到這句話時,他頓時生出“金廁所”的想法。在2001年黃金市場低迷時,林世榮突然向董事局提出動用龐大資金建“金廁所”。可想而知,全是反對聲音。“有些人當時還說,我是否精神有問題呢!”
但林世榮的頭腦絕對清醒,旁人看起來異想天開的點子,他是經過周密部署及計算的。“平時你得花上30億至40億港元才可將品牌沖出香港,但“金廁所”一推出,肯定會吸引全世界注目。”
“整個‘金廁所’都是由我親自設計、監督制造的,我甚至在工地待過整整3天3夜沒出來,可以說傾注了極大的心血。”由于從來沒有人做過這樣的工作,林世榮包攬了“金廁所”的所有設計。
林世榮形容當初坐在“金廁所”上的感覺時說:“自己仿佛化身成了將軍,一般將軍所獲得的戰利品,是黃沙滾滾的大地,而我的江山卻是金子制成,黃金珠寶就在我腳下。”
果然,“金廁所”一推出,立即引來各方注視,尤吸引內地游客,平均每天30個團到訪,碰上黃金周長假,參觀團更達到300~400個,平均每天接待7000人。
看到市場反應勝過預期,林世榮乘勝追擊,用黃金仿造黃大仙像、觀音像,仿效北京圓明園古董做成生肖黃金像、金鉆馬車。果然,令其品牌“金至尊”成功打入國際市場,為恒豐集團帶來逾20億港元營業額。
為鄧小平鑄金身
和那些本港產的商人不同,青少年的經歷和在香港的打拼,讓林世榮格外關注內地的經濟發展;而也讓他早就對鄧小平理論心存認同,他清晰看到內地非走鄧小平的改革之路不可,否則中國就毀了。
“小時候,每當鄧小平復出搞經濟,我們家的生活就會好一點;每當鄧小平被打倒,我們家就有被割一次資本主義尾巴的經歷。”這樣的體驗讓他刻骨銘心。
“沒有鄧公倡導中國改革開放,就沒有我今日的成就。”他說《鄧小平文選》是吉祥物。
2004年,是鄧小平誕辰100周年,林世榮終于有機會表達自己的心意:以2.8公斤黃金為身,100卡拉鉆石為座,制作了一尊價值超過100萬元的鄧小平金像,代表香港商界送給了鄧氏三姐妹。
“我最喜歡的照片就是跟她們三姐妹的合影。”林世榮說,“100卡拉的鉆石,寓意小平先生百歲誕辰,而黃金鑄身則寓意鄧小平先生的偉大思想世代相傳,永不褪色,成為民族的至尊,受萬民景仰。”
在林世榮的眼里,鄧小平就理應是個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