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人”階層的形成和大眾消費文化的認同是奢侈品消費市場的基礎。
福布斯2007中國富豪榜有這樣一組數據:400位上榜富豪財富總和為2800億美元,比2006年增加了1640億美元;2006年福布斯中國富豪榜上榜門檻為8億美元,2007年則上升為15億美元;66人身價超過10億美元,比2006年多了51人,這標志著中國已經成為全球億萬富翁最多的國家之一;上榜中國富豪的平均年齡是46歲,而美國富豪的平均年齡是64歲。
全球著名金融機構美林和凱捷公司發布的2007年度《亞太區財富報告》公布說:中國金融資產超過100萬美元的富人總數已居亞太區第二位,僅次于日本,財富總值達到了1.73萬億美元,人均擁有資產達500萬美元。中國富裕人士平均每人擁有資產500萬美元,遠高于亞太地區富裕人士330萬美元資產的平均水平。其中,有4935人是擁有3000萬美元以上的超級富豪,在國內富人中占比例高達1.44%,甚至高于全球1%的平均水平,占亞太地區超級富豪總數的28.2%。
高盛公司的研究報告表明:在中國大陸,總共有1億7千萬人曾經消費過奢侈品,占總人口數的13%。在這些人當中,有1300萬人是經常購買奢侈品的。他們的人均年收入超過了24萬,他們是奢侈品消費的核心人群。
中國人、尤其是年輕一代的傳統消費觀念正在逐步改變。
美國運通公司日前針對上海、北京兩地富裕群體所做的《探索富裕群體的世界》白皮書稱,中國的富裕群體不再是守財奴,他們愿意用大把的鈔票去換取精致的生活享受。上海和北京的有錢人熱衷于學習了解世界級優質生活形態的下一個潮流,他們渴望“最新”、“最好”或“新奇”的物品及體驗。
奢侈品消費不是有錢人的專利,年輕一代在奢侈品消費方面也毫不遜色。某個報道資料提供了這樣一個案例:某報社編輯張曉敏是上海眾多白領中的普通一員,工作了4年,月薪6000元,卻因為有3個LV包,在上班的報業大樓里名聲大震。張曉敏自己說,每個價值過萬元的LV包都“攢”得很辛苦,全是賣字的血汗錢換回來的,一年一個。但這樣奢侈消費的緣由很簡單:“因為品位就是從細節中體現的”。
TNS的調查表明,在中國,地位象征和自我獎勵是兩個最強烈的消費動機。例如:超過70%的被訪者認為奢侈品品牌是一種代表他們地位和成功的方式;超過60%的被調查者承認購買奢侈品是他們對自己努力工作所取得成就的一種獎勵,在高收入階層當中這一個比例則更高。
根據“奢侈品牌GDP增長規律”的分析和中國奢侈品市場的表現,可以說中國奢侈品消費市場已經進入了初步成熟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