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備鑒定書不是強制規定
作為消費者購買這種高檔商品的重要參考,珠寶品牌配備鑒定書的情況怎會如此混亂?記者采訪了國家珠寶首飾藝術品評估委員會委員、大連恒鑫珠寶首飾鑒定中心高級工程師陳維浩。他介紹說,我國還沒有強制性規定每件產品必須配備珠寶鑒定書,目前的珠寶鑒定完全是商家或廠家自愿行為。因此,市場上出現了一定的混亂現象,有的品牌自己出具類似于鑒定書性質的質量保證卡,有的品牌則沒有鑒定書,有的鑒定書不是國家認可的檢測機構出具的等。陳維浩表示,目前全世界都沒有關于珠寶的免檢項目,號稱“免檢”而不需要出具鑒定肯定是在蒙人。
據了解,上世紀80年代后期,消費者對珠寶的需求日趨旺盛,而市場上魚龍混雜,很多人因此上當。此后,國家有關部門曾建議用配備珠寶鑒定書的辦法來證明珠寶產品的品質,維護消費者利益。但發展到今天,在珠寶鑒定上,國家一直無強制性要求。因此,不排除有的機構在“打擦邊球”。即使是有鑒定書,如果不對品質作明確說明,也是形同虛設。目前,鑒定機構是受商家或廠家委托作鑒定,至于作哪些內容的鑒定,機構無權過問,因此,消費者的權益很可能會得不到保證。
珠寶鑒定存在人為因素
記者在一份鉆石分級鑒定書上看到,除了產品的外觀照片,上面還有名稱、形狀、顏色、放大檢查及凈度、貴金屬檢測、切工等詳細指標,并有檢測標準和依據。陳維浩介紹說,各檢測機構的鑒定書內容和依據標準并不完全相同。而對于同一產品,不同機構的鑒定結果也可能有差異。
一方面,珠寶屬于天然產品,很多指標需要人工鑒定,其中不可避免存在著人為因素。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時間和環境條件下,用肉眼看出的結果很可能是不同的。拿鉆石來說,盡管其質量分級評價標準是所有寶石中最科學、最具國際性的標準,但因為鉆石在分級時已經鑲嵌,因此檢測機構難以對鉆石的顏色、凈度等進行準確分級。另一方面,廠商出具的檢測都是自己委托的,導致某些機構為了廠商的利益,故意提高產品的級別。近年來,為更科學地進行珠寶鑒定,我國已經放開了珠寶鑒定市場,民間檢測機構只要具備國家認可的資質,就可以從事珠寶鑒定。因此,陳維浩提醒說,消費者購買珠寶飾品,向商家索要證書和等級鑒定證明后,應該自己到獨立的檢測機構進行檢測,進行比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