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瑞典王室的傳世之寶,它曾是拿破倫的第一任妻子“約瑟芬”所有,西爾維婭大婚時,戴的就是這頂,它也是瑞典王室的公主們大婚時必戴的王冠,但現在只為西爾維婭王后一人所使用。
約瑟芬是法國大革命時期的著名人物,早年備受動蕩。成年后家給“博阿爾內子爵”為妻,但這位子爵是個十足的花花公子,一事無成只會花天酒地,后來在法國大革命中被推上了斷頭臺。約瑟芬受他的牽連下獄和死囚關在一起,本來也是要送命的,卻因為美貌而得到赦免。這里有兩種傳言,一種是巴黎人民驚嘆于她的美貌,強烈要求赦免;另一種是她后來的情夫,當時的熱月黨人首腦之一塔里昂的干預。
已經無從考證當時的美人楚楚可憐的表情,加上聰慧剔透的辯詞不但保住了如花似玉的頭顱,還保住了榮華富貴。次年,也就是1795年政府歸還了她丈夫的財產。同年,與拿破侖結識,1796年兩人結為夫妻。拿破侖對約瑟芬的感情熱烈而真摯,從情書中可見一斑,然而約瑟芬對拿破侖呢?約瑟芬讓小兒子以取回父親的劍作為借口,造訪拿破侖是種下這段因緣的起因,約瑟芬欣賞拿破侖的雄圖霸業,并決定嫁給拿破侖,而那時他“窮的只有劍和披風”,從這些歷史碎片里無不透露出約瑟芬的工于心計,以及對拿破侖的堅定。當然,我并不覺得那時已經到了愛的深度。我不想為她的不忠多說些什么,剛剛在法國大革命的驚濤駭浪中生存下來的美麗女子,她憑著她的美貌和機智逃過了斷頭臺,她需要金錢和權勢蔭庇撫育兩個孩子,對于這樣一個美貌女子,你能說些什么呢?只是當時愛的還不夠,那個小將軍是她的裙下之臣,她毫不在意的尋歡作樂。直到歷史驟然變色,小將軍成為法國的英雄歸來。記得書上這樣寫,約瑟芬大吃一驚,立刻回程趕往巴黎,她只求在他的家人朋友見到他之間先截住他,但不幸的是和拿破侖的行程正好錯開。拿破侖的家人一向不接受約瑟芬,對她的放蕩更是添油加醋的告訴了拿破侖,拿破侖大怒。于是約瑟芬哭了,肝腸寸斷。拿破侖嘆了口氣原諒了妻子,最終為她還是戴上了皇后的寶冠,但是忠貞一去不回。約瑟芬的風流史到此結束,拿破侖的風流史卻由此開始。
有時會想如果約瑟芬從頭就忠貞,拿破侖應該也是能忠于他的愛情的,獅子座的專一而且懶惰,應付眾多女人畢竟也是很累的事情(這個我很同意,弱水三千,只取一瓢,只要一個最合適的就夠了。畢竟鳳凰于飛是最寫意的,沒有摯愛才會不斷輾轉)。但是,從頭就忠貞的約瑟芬就不會是那個從斷頭臺下逃生的狡黠的傳奇女子,就不會是那個修煉成精的狐貍般讓人魂牽夢繞的約瑟芬,也未必會是拿破侖心頭那點朱砂痣。“約瑟芬嬌柔、純潔、善良,深得拿破侖喜愛。他在一封她的信中寫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