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奧運會這個百年不遇的歷史良機面前,我國珠寶企業的非奧運營銷運用的手法和成績,也同樣精彩。一個企業或品牌在無法找到精準的奧運營銷之道前,貿然地投入巨額費用參與奧運營銷,結果可能適得其反。記得有句話說:“其實消費者只關心營銷活動本身的吸引力,不會關心營銷背后的邏輯性”。這話是很有道理的。企業或品牌只要能很好地借助各種有創意的營銷方式,完全可以用非奧運營銷的手段來達到后來者居上的效果。歷史上從不乏非奧運營銷取得佳績的企業和品牌。更有資料表明,現代奧運營銷和非奧運營銷的成功的企業,基本是平分秋色,不分勝負。
奧運營銷需要非凡的實力,非奧運營銷需要高超的技巧。在本次奧運會的非奧運營銷中,我國珠寶企業中做得好的企業和品牌很多,基本都達到了花小錢辦大事的目的。對于非奧運贊助企業來說,只有將消費者的注意力帶入到奧運相關的場景中來,才能夠讓非奧運營銷企業獲得奧運營銷的價值。
反思
我國珠寶企業現在正進入行業整合階段,率先打造出強有力品牌的企業絕對會占據市場主動。那么為什么還有那么多的珠寶企業沒有參與到奧運營銷中來呢?這需要行業進行反思。
我們珠寶企業現今的營銷戰略與戰術素養,與其他先進行業相比還比較低,尤其是缺乏資源整合能力和不重視系統營銷能力,這些都是珠寶企業和品牌營銷短視的根源。
不僅如此,現今的珠寶企業更面臨著廣告、營銷、傳播手段的缺失。橫比其他行業,如汽車、房地產、名表、化妝品和服裝等,這些行業無論是廣告的水準,營銷的技巧,還是傳播手段的豐富多樣,都遠勝于珠寶行業。珠寶企業之所以缺乏先進的營銷、有效的廣告手法和傳播手段,主要是行業內缺少相關的人才儲備和培訓機制,同時行業較低的薪酬水平也是無法吸引和留住人才的關鍵因素。
綜上所述,現在的珠寶企業由于普遍對營銷戰略機遇不敏感,也不擅長執行復雜的營銷計劃,以及缺乏先進的營銷、有效的廣告手法和傳播手段,是這些企業錯過奧運大餐的主要原因。其實我國珠寶企業完全可以通過奧運,實現自己的市場戰略與品牌目標。搶先下手,把握主動權,在我國的奢侈品市場競爭中,在消費者的腦海中,占有優勢位置,這樣才有可能完成一次完美的跨越,從此走上一條良性的高質量的發展之路。
伴隨著奧運會的即將開幕,奧運營銷的話題已經接近尾聲。我國珠寶企業如何面對后奧運時代,成為業者必須要正視的問題。
我們可以看到,在宏觀環境上,奧運會的成功舉辦推動了我國經濟、文化等方面的快速向前,毫無疑問,這些也會惠及所有中國企業。北京奧運會對于我國來說,不僅僅是舉辦一屆奧運會那么簡單。同樣的,我國珠寶企業參與奧運營銷也絕不僅僅是一次事件營銷。“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國珠寶企業在北京奧運會的奧運營銷,或許只是其中的一個節點,后奧運時代的營銷同樣值得思考。其實,企業的奧運營銷,不是在營銷產品,而是在營銷一種精神,一種品牌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