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運營銷是以奧運賽事為載體來推廣企業的產品和品牌的市場營銷活動,是將產品與體育結合,把體育文化與品牌文化相融合以形成特有企業文化的一種戰略。因此,企業圍繞奧運賽事,除了投入相關的贊助費用外,還要舉辦一系列相關營銷活動,從公益、文化、熱點等角度,運用廣告、促銷、活動等手段,力爭在一定的時間和空間內形成一個企業品牌的推廣高潮。
作為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體育盛會,奧運會受到了全球的注目。現代奧運會已不是一個單純的體育盛事,而是展示人類經濟、社會和文明的盛會。奧運營銷已成為奧運會成功舉辦的一個重要條件。
將在北京舉辦的2008奧運會,無疑為中國品牌提供了一個千載難逢的契機。能夠成為奧運會的官方贊助商是很多企業夢寐以求的事。然而,贊助奧運會,可以說是世界上最昂貴的贊助:6500萬美元的贊助門檻粉碎了絕大多數企業的夢想;即使是最低級別的贊助費用也非一般企業所能承受。
奧運營銷
在本屆北京2008年奧運會頂級贊助商的名單中,并沒有出現我國珠寶企業的名字。部分珠寶企業以奧運特許經營生產商和分銷商的身份參與奧運營銷。對比其他行業,這雖有些美中不足,但也可以說是明智之舉:畢竟這個行業還遠未發展成熟,企業量力而行是正確的選擇。
風險總是與機遇相伴。據有關奧運經濟專家預測,北京2008年奧運特許經營商品市場規模預計將達到250億元至280億元人民幣,其中貴金屬珠寶業的銷售占所有特許商品銷售總額的36%,約在90億元至100億元之間。這么大的一個蛋糕,雖然在全年的1800億元銷售額預測中所占的比例并不太大,但絕對可以讓很多企業和品牌“抓狂”一試了。
可以說,這些珠寶行業的2008年北京奧運會特許生產商絕對稱得上是我國珠寶業奧運營銷的第一陣營。這些“敢于吃螃蟹”的企業分別是:周大福、金至尊、富理、佳麗珍珠、巴林石、藏田園、北京工美、盧金匠和東方金鈺(6.79,0.39,6.09%,吧)等。在這一批企業中,無論是港產品牌,還是本地企業都已成為我國珠寶業奧運營銷的先鋒。他們所產生的歷史意義可謂重大。有人說,奧運經濟其實就是眼球經濟,企業絕對是投入大,產出小。對此我也并不反對,但我個人認為,一個企業或品牌的奧運營銷成功與否,更取決于他們用什么樣的眼光看待奧運和看待奧運營銷。
近幾年,我國珠寶行業進入了品牌加速發展的時代。選擇什么樣的道路和多快的發展速度,是整個珠寶業都要認真考慮的問題,而找到一條適合并屬于自己的企業和品牌發展的“高速公路”,更成為企業和品牌崛起的必然出路。奧運營銷是把奧運的理念和精神,運用到品牌發展中的一種新的營銷方式,奧運營銷之所以有如此大的吸引力,主要是源于奧運可以在短時間內把人們的注意力聚焦,這也是眾多企業和品牌對奧運營銷趨之若鶩的原因了。
我國珠寶業這次沒有全線缺陣或是一擁有而上進行奧運營銷,可以說體現出了行業已逐漸成熟的一面。但奧運營銷能否增強這批勇敢企業的品牌力和營銷力,還取決于他們運用奧運營銷的水平。
觀察我國珠寶業中實施奧運營銷的這些企業,人們可以看出,做好奧運營銷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在商品的主題、準備期以及營銷手段上,都要經過精品準備。
今年奧運營銷珠寶企業在商品的主題上做得相當不錯,無論是一些奧運元素的珠寶首飾,還是一些紀念品和收藏品都基本地傳播了各企業品牌的核心價值。
企業不能等到奧運來臨時才開始大規模進行奧運營銷傳播,要有充足的提前量。綜觀今年的珠寶奧運營銷,感覺很多企業的底氣不足。奧運營銷的投入相對其他行業略顯薄弱。
高度會產生勢能,沒有高度的奧運營銷,基本就是一次高投入、低產出的營銷活動。奧運營銷絕不是簡單地應用奧運標志和奧運概念,而是發掘、升華、延伸奧運精神價值,并且讓這種精神與企業自身品牌精神緊密聯系到一起,從而與消費者建立起一個心智溝通的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