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鉆石投資不容易
極品鉆石的價格是相當高的。2004年11月初,在香港蘇富比拍賣行舉辦的秋季珠寶玉器拍賣會上,一顆曾在上海預展過的、重量達88.88克拉、底價為3500萬元的巨型全美方形鉆石,以4220萬元港幣成交,刷新了當年亞洲鉆石拍賣最高紀錄。時隔4年,這件巨型全美方形鉆石的價值更可謂如日中天了。
從上世紀80年代起,一部分人已具備了購買、收藏鉆石的經濟能力。1996年7月18日,上海《文匯報》曾報道過這樣一則消息:某人在美國花1500美元買了一枚鉆石戒指,回到上海后,經首飾廠行家評估,其價值達3萬元人民幣,差價為1.7萬元,可見鉆石還是具有一定投資價值的。
但是,投資鉆石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除十分珍罕的古董鉆石首飾外,人們所挑選的鉆石必須“克拉”數大、無瑕、完美、罕有,顏色屬于甲級“超特白”(DCOLOUR)的精品鉆石才會保值和升值。
現在,每克拉鉆石價值為9萬元到16萬元人民幣,而那些不足半克拉的“細貨”和有些小瑕疵的現代鉆石,一般只宜作為配飾用,根本不具備保值功能。時下流行的一些新款鉆石,也不宜作為投資的對象,若高價買進反而會被套牢,“克拉”數低的更難變現,要出手時往往會被壓低價錢。因此,藏家必須分清鉆石保值和配飾這個界限。
謹防鉆石“產地陷阱”
鉆石質量的優劣與價格相差極大。選購鉆石時,除了對鉆石質地的幾個要素要多加了解外,還須小心不要陷入鉆石的“產地陷阱”。
幾年前,筆者曾聽朋友說過有位張小姐買鉆石上當受騙的事:上海八仙橋附近一小商品市場里有一枚晶瑩剔透、珠光寶氣的“天然比利時鉆戒”,張小姐經討價還價最后以1.06萬元的價格買去。然而,權威機構鉆石專家的鑒定讓她傻了眼:原來鑲嵌在這枚戒指上的那顆玲瓏小巧的鉆石,并非產自比利時,也不屬于高品質鉆石,這枚鉆戒的身價遠遠沒有買價高。
世界上一些國家和地區因富產鉆石,人們就誤認為這些國家的鉆石肯定比其他國家的品質高。是否能以“產地”來鑒別鉆石的優劣呢?上海中華珠寶學院的鉆石專家告訴筆者,鉆石雖有產地不同之別,但無“出身”貴賤之分。換句話說,鉆石不管產自何地,只要質地優等,都是珍貴的。現在有些店家和古玩攤主,擅自用“比利時”、“南非”或“印度”鉆命名,這顯然是誤導。
因此,收藏愛好者在購買鉆石時要注意,這些過去所謂的著名鉆石高產國,現在基本上已無多少鉆石或只有少量鉆石可供開采,因此凡標上出自這些“產地”的高價鉆石,購買時要慎之又慎。同時,收藏者在購買高品質鉆石前應多向專家和權威部門咨詢。購買時找一家信得過的珠寶店,店鋪須提供權威部門開具的鉆石分級證書,還必須提供正規發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