鉆石變現遭遇貶值
在2012上海珠寶首飾展覽會上,中國珠寶玉石首飾管理中心預測,中國將在2020年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珠寶消費市場。上海鉆石交易所最新數據顯示,中國鉆石消費市場的進口額已穩居世界第二,今年上半年我國進口首飾成品鉆總額為9.04億美元。
“鉆石,正在從婚嫁信物向投資新寵過渡。”北京首家鉆石實物投資會所珍鉆盈行董事長王東雷指出,從婚慶需求到投資大克拉裸鉆,再到鉆石信托,中國鉆石投資市場正在興起。
記者采訪中了解到,由于多數投資者鉆石知識有限,變現時才發現陷入投資誤區,增值初衷等來貶值結果。
北京市民宋女士2005年初在北京花費1萬多元購入一枚鉆石46分大小的鉆戒,如今她想變現時卻發現,鉆戒難以流通,只得去典當行變現,卻被告知“最多能賣4000元”。
求婚失敗的韓先生經歷了類似遭遇,他花3萬元購入的鉆戒一次都沒帶過,因鉆石小于1克拉,轉手只能賣1萬元左右。
有調查顯示,國內70%以上的鉆石消費者偏愛購買鉆石大小在50分以下的鉆石飾品。
廣發銀行高級管理人員金媛等業內人士均指出,一克拉以上的、符合4C標準的高品質裸鉆才真正擁有投資價值,同時一定要有權威認證機構的證書如GIA鉆石等級證書、NGTC鉆石分級證書等。
鉆石投資觀念需普及
隨著全球流動性泛濫,人們對保值品的投資需求與日俱增。
大信鉆石投資中心分析,從短期看,隨著鉆石價格的穩步提高,1克拉以上的鉆石會繼續受到一部分投資者的青睞。但從長期看,仍需普及鉆石投資教育,形成投資規模效應。
受訪專家提醒,國內鉆石投資普及度不高,上下游產業鏈存在短板,容易遭遇有價無市“變現難”問題。
業內人士指出,鉆石在國內變現,通常只能通過“拍賣”和“典當”兩種形式。拍賣主要針對價值較大、本身較特殊,或者較稀有的鉆石;而典當渠道最多只能拿回原鉆石60%左右的本金。
據記者了解,目前,僅有個別鉆石投資機構推出標明詳細回購價格的鉆石回購模式。因而,涉足鉆石人群需明確自己的初衷,再進行選擇。
王東雷表示,就投資而言,裸鉆的升值空間要大于鉆石成品,尤其是那些附加值大的品牌成品。有資料顯示,一般品牌的鉆石成品價格為裸鉆的3-3.5倍,國內品牌成品價格在7倍左右,而國際一線品牌成品價格則高達裸鉆的11倍。
同時,由于鉆石投資周期相對較長,投資者還需承擔時間成本。金媛指出,相較于一般理財產品,鉆石前期投資成本高,客戶投資收益無法立即實現。因而,鉆石投資只能是投資者全部資金的一部分。投資前要注意考察鉆石公司的經營狀況、供貨來源、銷貨渠道、客戶群體以及后期服務體系是否健全等。據新華社
“遭貶值、變現難”是鉆石投資面臨的兩大難題。本報記者 王箏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