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玉器如何辨偽(2)
日期:2008/07/21 來源:編輯:
文章TAG:

人工染色的一些專用名詞
叩銹 此法據說是乾隆時無錫人阿叩發明的。阿叩制成玉器后,用鐵屑拌之熱醋淬之,然后埋入地下數月后取出,玉質表面為鐵屑所蝕,渾身有桔皮紋,紋中鐵銹作深紅色,且有土斑。
梅玉 把玉器浸沒在濃烏梅水中,文火煮上幾天幾夜,玉質疏松的地方被烏梅水搜空,冷卻后用提油法上色,儼然水坑古。
羊玉 割開活羊的腿,把琢成后的小件玉器放在里面,用線縫牢使傷口愈合,一年后取出,玉上便有血紋,酷似古玉。
琥珀玉 在玉器的瑕疵處或需染色處用金剛鉆劃出痕跡,在縫中涂入琥珀,然后放在文火上慢慢燒烤使之變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