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極盡奢華的慈禧太后其實是一個地道的翡翠狂。
慈禧太后對翡翠的熱愛達到了幾近瘋狂的程度。在她居住的長春宮里隨處可見各種翡翠玉器用品。飲茶用的是翡翠蓋碗兒,用膳用的是翡翠玉筷。頭發(fā)上插的是翡翠簪子、手指上戴的是翡翠戒指,手里經(jīng)常把玩的是一顆翡翠白菜。
相傳慈禧太后在頤和園里有一個珠寶房,金銀、寶石、珍珠、瑪瑙、翡翠,數(shù)也數(shù)不清。在這成千上萬件寶物里,她最喜歡的是一對翡翠西瓜。慈禧對它可謂是愛若至寶,就是放在最堅實的柜櫥里還是覺得不放心,后來,又加上一把機械鎖。如果要想打開這把鎖,你必須把鑰匙插入鎖心左轉五次才行,如果方向轉錯了,或者多轉少轉了一圈兒半圈兒的,就根本打不開了。為了這對翡翠西瓜的安全,慈禧還特意派了幾名親信太監(jiān),三人一班,日夜輪流看守這間珠寶房。每到高興的時候,慈禧太后就會讓太監(jiān)把翡翠西瓜取出來,在自己手里盡情地把玩觀賞一番。
皇宮深閨
突遭賊盜
幾經(jīng)周折
失而復得
有一年,頤和園里忽然發(fā)生了一連串的怪事兒。不是今天丟幾個元寶,就是明天丟幾顆珍珠,就連慈禧的寢宮樂壽堂的擺設也被人偷走了幾件。看來,這是園子里鬧賊了!這個時候,慈禧太后馬上就想起了她心愛的那對翡翠西瓜。連忙囑咐手下太監(jiān)要嚴加看管好她的那兩件寶貝,正在這時,一名太監(jiān)忽然慌慌張張地跑過來稟報,說翡翠西瓜也沒了!慈禧聽后,不禁勃然大怒,立刻就把幾名看守珠寶的太監(jiān)打得死去活來,可奇怪的是,這幾個太監(jiān)沒有一個人招認,只是一個勁兒地喊冤。慈禧立刻又命人一邊在頤和園里仔細搜尋,一邊在京城內(nèi)外張貼告示,懸賞尋寶。那時候,頤和園一帶,崗哨羅布,嚴密探查,到處都在談論翡翠西瓜這件事。就在這時,玉泉山西邊墳戶營住著的一個人引起了官府的注意。
這個人叫王老道,是半年以前從山東來的,住在開店的李家。他頭上盤著道髻,此人見多識廣,為人仗義。人們看見他一不經(jīng)商,二不種田,卻還不愁吃喝,他每天很早就起身,經(jīng)常來往于頤和園和玉泉山一帶。有人說,有時看見他到靜明園天下第一泉去洗臉,有時又到清水院去踢腿練功,有時還到西頂廟廟會上去耍兩趟拳腳,見到的人說他練就了一身超群出眾的武藝。還有人說,他腳板底下長著一撮毛,能蹦高跳遠、躥房越脊、快步如飛,日行千里,簡直就是一個名不虛傳的飛毛腿。
不管這些傳聞是真是假,反正王老道在墳戶營住下以后,附近的三里五屯確實發(fā)生了不少稀奇古怪的事兒。比如像墳戶營的李花子,他窮得叮當響,就靠給人看墳過著半饑半飽的日子。一天早晨起來,他發(fā)現(xiàn)窗臺上放著兩個元寶,下邊還壓著一張紙條,寫著:“家中貧寒,不能沒錢;有錢別花,買地種田。”李花子以為自己命好,是財神爺下界送錢來了,就買了幾畝山地,種起莊稼來了。再后來,北塢村的奧許和,他八十歲的老母親得了重病沒錢醫(yī)治,愁得打不起精神,可是在做飯點火時,從灶膛里發(fā)現(xiàn)了一個紙包,打開一看,紙包里是兩顆珠子。后來,他為母親治好了病,又買了幾畝地種,也不愁沒飯吃了。官府聽說了這些怪事,經(jīng)過反復探查,就注意上了這個行蹤詭秘的王老道。
一天晚飯后,王老道對店主李掌柜說:“我住店半年多,蒙你多方照料,我非常感謝,這是給你的店錢。”說著,就取出一個元寶遞給李掌柜。李掌柜說:“哪兒用得了這么多?”王老道說:“你收下吧!若是給你惹了麻煩,我很抱歉;你若是因為我受了什么損失,這就算我付的賠償費吧!”說完,王老道背上一個小包袱,就朝東走了。李掌柜剛把元寶收藏好,就闖進來一幫衙役,持刀掛劍,嚷嚷著要抓山東來的老道。他們審了李掌柜,又翻箱倒柜地折騰了半宿,卻一無所獲,只好掃興地離開了墳戶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