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珠寶精品導購互動平臺 投稿
有意思的是,雖然全世界60%~70%的鉆石開采出自南非,但鉆石的切割和設計中心卻在歐洲大陸。目前,人們公認切割單重0.2克拉以上的大鉆石,比利時是最值得信賴的 加工中心,而單重在0.01~0.2克拉之間的小鉆石,最好的切工則集中于意大利的北部。在布魯塞爾和米蘭的曲折小街上,青色的雨淋濕青色的街石,住家陽臺上的鮮花在冬雨中 怒放。運氣好的話,你會發現定制結婚鉆戒的手工作坊。精 湛的鉆石切割技藝在這家族中已流傳五代以上,這是歐洲沒 有被機器大生產吞噬的有限的幾個古老行業之一。剛剛切割好的鉆石在黝深的工作臺上閃閃發亮,輕輕轉動它,純凈無瑕的鉆石內部,仿佛流動著一團七彩的火。
偏愛什么規格的結婚鉆戒,多少反映了各國新娘的不同 心性,也映射了不同的民族文化。在俄羅斯,傳統的力量根深蒂固,一場婚禮往往成為男女雙方家庭的大團聚,光是見證婚禮的家人就有上百人。鉆石的克拉數就是新郎與新郎父親的臉面,因此,很多新娘佩戴的戒指上的鉆石有小盾牌那么大,并呈梨狀,仿佛權杖之上的“鉆石之眼”;日本新娘則特別偏愛柔和的粉紅色或淺藍色的“色鉆”,工匠將這種罕見的鉆石切割成嬌憨的心形。這種“少女化”的鉆石戒指,也許正反映了日本文化的精髓,就是對青春的緬懷與悵惘。
而在香港和歐洲,21世紀的潮流是“小鉆受寵”。隨著女性獨立意識和經濟能力的增強,鉆戒失去了“保障新娘后 半生”的意義,而僅僅用來見證當下的濃情蜜意。工匠們開始摒棄在“戒面托”上嵌緊鉆石的手法,而更多地將碎鉆直接鑲嵌在較寬的戒指環中,讓這些“天神的眼淚”散發知性而低調的光芒。據說,這種更具平等意義的結婚鉆戒,可以將新娘的手指襯托得更纖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