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珠寶精品導購互動平臺 投稿
近幾年來,消費者的日益成熟也使得“傍名牌”的市場(尤其是在中高端市場)空間越來越小,與此同時,國家對于這種不正當的競爭行為的打擊也越來越大。“傍名牌”也不得不被動走向了自主品牌的發展道路。
事實上,品牌經營是一種戰略性投資,差異化定位是其發展的最核心內容。楊興國認為,從品牌形成的過程中來看,一個企業在經營過程中長期所倡導的價值觀承諾凝固下來就形成了品牌。消費者所認可的也正是品牌背后的這種承諾,而“傍名牌”并沒有這種內置的東西,只是形式上的相近。相反地,如果消費者接受了一個“非名牌”的承諾,這同樣也就成為了一個名牌。
然而在消費者尚不成熟的情況下,“傍名牌”往往能夠獲得更多的認可,這從宏觀上形成了“劣幣驅逐良幣”的不合理現象,從而對整個中國品牌的形成和發展造成了傷害。不過,值得高興的是,從上世紀末開始,一批屬于中國的自主品牌開始出現并取得了良好的發展。這不僅在整體上提升了中國品牌的形象,同時也對自主品牌的發展導向產生了積極的引導作用。
也正因為如此,越來越多的偽名牌也陷入了慘淡經營的狀態,“傍名牌”的企業不僅受到市場的冷淡,國家對知識產權保護的完善也使得“傍名牌”的行為陷入了生存困境。中國的企業無疑也越來越認識到了自主品牌對于企業長期發展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