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飾的歷史
“黃金白銀”,自古以來都是財富的象征,銀和黃金一樣,是一種應用歷史悠久的貴金屬,人類使用銀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三千年。
秦朝時期,銀器制作已綜合使用了鑄造、焊接、掐絲、嵌鑄法、銼磨、拋光、多種機械連接及膠粘等工藝,達到很高水平。魏晉南北朝銀器的社會功能進一步擴大,器型、圖案也不斷創新,常見的銀器仍為飾品。到了唐代,銀器除了做裝飾品之外,還進入人們的日常用具之中,很多食器、飲器、容器、藥具、日用雜器、裝飾品及宗教用器都用銀制成。
明清時期,制銀工藝得到了空前發展。金銀飾物,器皿種類日趨豐富,技藝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花樣圖案也更為精美。
銀飾文化在民間落地生根,銀作坊逐漸成為一種民間職業而越來越興盛。由于銀有著獨有的優良特性,人們曾賦予它貨幣和裝飾雙重價值,英鎊和中國解放前用的銀元,就是以銀為主的銀、銅合金。
十五六世紀,歐洲人發現了新大陸,英國人自北美運回了大量的貴金屬,加上英國本身在制銀的技術上大為改進,英國此時期成為銀器品的重地。而同一時期的西班牙,由于本國的即生產白銀加上在南美殖民地如墨西哥、玻利維亞和秘魯都有龐大的銀沙礦,這也使得西班牙占有銀器市場的重要一席之地。到了20世紀,意大利脫穎而出成為了世界銀制品制造業的領導者,90年代,意大利每年平均加工約上千噸的白銀,其中約有60%用于出口。
如今,銀飾是許多奢侈品牌很重要的一種產品。歐洲奢侈品牌克里斯多夫制銀已經有170年的歷史,從法國國王路易斯·菲利普和拿破侖三世起,受到歐洲皇室貴族追捧。如今,包括克里斯多夫、蒂凡尼等奢侈品牌的銀器在中國也很受一些消費者的喜愛。
歐洲的銀飾藝術因此在當代得到了傳承和發展。克里斯多夫喜歡和一些頂尖設計師合作,結合制作工藝,制作出最前衛最具特色的銀器。很多前衛的設計師都曾經為他們設計過產品。而且這些銀器價格動輒上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