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珠寶精品導購互動平臺 投稿
尋寶熱將毀掉很多寶藏
除了國際盜撈者,國內也有許多文物販子在盯著南海的寶藏。盡管我國早在1989年就對水下文物進行立法保護,但已發現的古船文物還是遭到當地一些漁民的哄搶。他們捕魚時有時候會一網拖出瓷器或古錢,便知道下面有沉船與寶物,于是就借機打撈,而有組織、有規模地盜取這些水下文物更是防不勝防。中國水下考古中心主任張威告訴本報記者,在國內,盜撈海底文物的“銷售”甚至已經形成了一個非常通暢的渠道和市場。而無論是國內還是國際上的盜撈行為,都會在造成中國文物流失的同時,使這些文物的考古價值遭到毀滅性破壞。
中國水下考古中心就是為了搶救中國的水下文物于1987年成立的。而南宋古沉船“南海一號”的即將出水,就是這個中心的杰作。張威說,目前制約我國水下考古的頭等問題就是資金。國外的水下考古都有企業贊助,但中國目前只有香港一家企業曾出100萬元贊助打撈“南海一號”。張威說,沿海調查一次就要花100多萬元,到一趟西沙來回要300萬元,一套潛水服要4000多元,就連一支深海燈也要1萬元,水下考古無疑是個昂貴的行業。被稱為“水下考古之父”的美國考古學家喬治·巴斯甚至曾建議中國不要搞水下考古,因為太費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