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盜撈者野心勃勃
在蘇富比拍賣行,一件中國元代青花瓷罐曾拍出了2.3億元人民幣的天價。如此巨大的商業利益,引誘著越來越多的“哈徹”加入到沉船打撈的隊伍。自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開始,他們不惜血本,利用各種手段在各個海域搜尋水下文物。與此同時,一些無力打撈本國領海內水下文物的東南亞國家,如菲律賓、印尼、越南也開始與西方撈寶公司合作。他們向這些公司頒發許可證,允許他們在領海內撈寶,之后再與頒證國分享利潤。不過,這些西方公司的勘查范圍通常都不會局限在頒證國的領海內,而會秘密潛到中國海域盜撈水下文物。于是,南海成了他們滿足欲望的“樂園”。盜撈、竊取、走私、拍賣……在中國海床上靜躺了千百年的沉寶,也在通過一條條隱蔽的商業通道流失。
參加過越戰的美國老兵費爾·格雷科就借與菲律賓政府的合作,盜撈了數萬件中國古董。為了“開發”南海寶藏,格雷科在菲律賓至少住了10年,從當地漁民的講述中一點一點搜集沉船信息。據菲媒體披露,從1997年到2002年,格雷科先后在南海發現了16艘沉船,撈起了約2.3萬件古董。這些文物都悉數被他運回了美國。美國《國家地理雜志》和《紐約時報》的記者曾到過他位于洛杉磯的住所。據他們形容,格雷科的花園里赫然立著幾個兩人多高的巨型花瓶;一大堆精美的瓷碗、陶碟被隨意擺在地上,“整個家就是小型中國古董博物館!”發達的互聯網讓格雷科輕易繞過公開拍賣文物的法律障礙,將古董賣給了私人收藏家。這一點讓菲政府異常惱火,曾發出逮捕令并要求美國將其引渡回菲律賓。但美國拒絕配合。
今年50歲的德國工程師蒂爾曼·沃特法有個野心,他要在未來的歲月里“一網打盡”南海最重要的海底寶藏。1998年,他在印尼勿里洞島(位于南海與爪哇海之間)附近水域20多米深的海底,找到了好幾萬件保存完好的陶瓷制品。沃特法將這座海底寶庫取名為“黑石”號。在接下來的3年里,他先后撈起6萬件唐代文物,包括陶瓷酒壺、茶碗、刻有浮雕的金銀餐具等。研究推測,“黑石”號很可能是在穿越爪哇島途中,遇上暴風雨觸礁沉沒的。據中方考證,“黑石”號上的長沙窯瓷器品種相當豐富,有很大一部分在中國都沒有出現過,“黑石”號的青花瓷也是迄今發現最早、保存最完整的,對研究中國“海上絲綢之路”意義非凡。然而,在中國幾家博物館與沃特法的接觸中,沃特法都堅持把“黑石”號的絕大部分出水文物打包,以至少3億元人民幣的價格出售,而這是中國的博物館所無力承擔的。從今年年初開始,沃特法竟將他的撈寶工具伸向了中國南海。據印尼海洋漁業部估計,在“印尼周邊”的南海海域,有至少463艘貨船殘骸,許多船齡超過1000年。鑒于沃特法的“成績”,印尼政府打算將這463處南海沉船位置,盡數交給沃特法的探寶公司。
金融投資家、比利時人呂克·海曼斯也是印尼政府的“合作伙伴”。2004年9月,海曼斯勘察出了一艘來自10世紀的中國沉船,船很大,有70米長、15米寬。他在船隊上坐鎮19個月,指揮潛水隊下潛2萬次,把將近25萬件珍寶逐一打撈上來。其中最令人稱奇的是那些瓷器:碟子上的飾紋是龍、鸚鵡和其他異鳥;茶壺上清晰可見蓮花的圖案;青瓷上的釉完好無缺。巴黎博物館專家保羅·德斯盧克對海曼斯說:“知道你撈上了什么嗎?公元10世紀的沉船極其罕見,我們對五代十國的認識非常蒼白,博物館里的文物極少,這艘船填補了空白。”在打撈這艘五代十國時期沉船時,海曼斯還在附近海域發現了一個“更大的不明物體”,但這處沉寶所處海域相當敏感,是印尼與中國有爭議的水域。就在他打算對新寶藏“動手”時,印尼警察突然查封了他在雅加達的藏寶倉庫,并指控他“非法撈寶”。海曼斯猜想,這也許是已經掌握了打撈沉寶技術的印尼政府想甩開他單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