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珠寶精品導購互動平臺 投稿
1976年夏天。
位于香港中環的周大福珠寶行總店和往日一樣窗明幾凈,金碧輝煌。
每天開店前,他都會來早20分鐘打掃衛生。首飾店干凈整潔最重要,他要掃凈店面的每一個角落,產品展示柜的櫥窗要擦得連一個指紋都不能有。
上班后,勤快的他為師傅買煙、奉茶、跑腿,很快博得了師傅的喜歡。師傅便教給他接待客戶的技巧、珠寶的基本知識和日常保養。
下班后,身為小字輩的他被安排睡在倉庫外值班看店。(當時,珠寶店還沒有電子監控設備,伙計們必須輪流值班,看護這些價值連城的寶貝。)條件是艱苦的,甚至連睡覺的床都沒有。每次他都要自己動手搭張床:把長條椅拼起來,上面鋪上個墊子。
但,就是在這種特殊的半封閉環境下,這顆小石子有了充足的時間,他開始了自修。
每逢夜深人靜時,珠寶鑒定、首飾設計、企業管理成了黃紹基的睡前讀物。第二天上班后,他會把晚上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實踐中來。在店里沒有顧客的時候,他將那些價值連城的珠寶拿出來,在放大鏡下細細研究珠寶的特點和結構;在顧客盈門的時候,他會站在一旁,仔細傾聽師傅的銷售技巧;到工廠取貨的時候,他看到了加工首飾的每一個細節,他還會跟工廠的師傅交流,聊一些客人的喜好……
黃紹基迅速成長為一個從銷售到設計,從理論知識到實踐經驗都相當豐富的能手。他的銷售業績也開始在公司顯現出來。
直到有一天,老板把黃紹基叫到了樓上的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