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寶設計之中國味
日期:2008/04/02 來源:編輯:
文章TAG:
不過,市場不會等著中國設計出位。恰是在這幾年,中國經濟每年以兩位數的速度增長,消費的增長亦步亦趨。根據商務部的報告顯示,2004年中國已經成為世界最大的鉑金消費國,當年中國的鉑金消費量超過了世界鉑金總產量的一半;同年,中國還是世界第四大黃金消費國和世界上最大的玉石和翡翠消費市場。2003年和2004年,中國的黃金和珠寶飾品銷售額分別增長了11.7%和27.5%。
隨著行業規模的膨脹,中國珠寶首飾加工企業也得以迅速發展,企業規模、首飾制造工藝得到了提升,而激烈的競爭使得企業經營成本也在增加。Swatch、Gucci、FolliFollie等等國外知名珠寶品牌逐漸進入中國市場,給中國內地的珠寶行業施加了更多壓力。
正是為了扭轉這種被動的局面,一些有遠見的國內珠寶企業開始試圖脫離制造為企業帶來的問題,如潮宏基總裁廖創賓所做的,不再滿足于做個純粹的零售商,而是開始涉足首飾的加工制造領域,在設計加工工藝方面尋求突破。1998年,廖創賓找到了《中國寶石》雜志社,與正想舉辦首飾設計大獎賽的雜志領導不謀而合。通過這次大獎賽,有不少好的原創設計與設計人才浮出水面,潮宏基借助這次大獎賽,開發了不少新的首飾設計款式。
這之后,更多的珠寶首飾不再局限于首飾制造企業,逐漸改變了款式同質化的局面。更多地人開始關注原創設計,大專院校逐漸開設首飾設計專業的課程,如中國地質大學成立了珠寶學院,北京服裝學院的首飾設計專業等等;企業也開始著手招聘設計人才,潮宏基成立了設計部門,并高薪從香港請來了設計師。
中國味道
2000年,嘗到了甜頭的廖創賓很愿意再次冠名第二屆中國珠寶首飾設計大賽。這次他的想法更加明確:以中國化元素的原創設計為主。
牡丹、鳳凰、竹梅、鼓等等,這些中國元素被運用在珠寶設計上,使得珠寶設計更加原創,有中國味道。“全世界人都在學中國話,孔夫子的話越來越國際化”,正如SHE的歌曲“中國話”里所唱的,中國的珠寶設計也是“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
潮宏基在這個基礎上,漸漸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與特點,特別是在K金首飾、鉆石鑲嵌首飾、彩色寶石鑲嵌首飾的設計與制作上,以時尚和獨特的東方風韻聞名。2006年3月,在瑞士巴塞爾舉辦的世界頂級珠寶展上,一場名為紫氣東來的東方首飾秀,將潮宏基推到世界舞臺上,這也是巴塞爾展歷史上首次專門為一家珠寶首飾企業舉辦的首飾秀,原定40分鐘的活動延長到2個小時,中國的原創首飾第一次為國際所關注。市場對中國元素產品的反應也很好,據潮宏基副總裁蔡中華介紹,有位東北老太太一下子買了十幾套潮宏基的主打產品“鳳影”系列,當作禮品送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