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以人造水晶為主料的“施華洛世奇”品牌享譽全球后,人造鉆石成為輕奢珠寶行業的一片新藍海。
近日,國內最大人造鉆石生產企業豫金剛石總經理劉永奇接受微訪談直播時表示,公司的大單晶項目正持續推進,大單晶產品的業績貢獻將逐步凸顯。
大單晶貢獻業績
從工業金剛石大王,到消費級大單晶龍頭的轉型,是近年來豫金剛石的發展主線。
2016年11月豫金剛石定增發行5.27億股,募資45.67億元,用于年產700萬克拉寶石級鉆石項目和補充流動資金。隨著項目的推進,大單晶產品已逐漸成為支撐公司業績的主力。
劉永奇表示,目前老廠區設備搬遷工作已基本完成,下半年隨著公司新增設備的全面運行和下游市場的不斷拓展,預計公司三季度的業績有所改善,公司三季度預計業績增長區間在50%-70%。隨著大單晶的產能逐步釋放,公司盈利能力將進一步加強。
劉永奇介紹,目前公司年產700萬克拉寶石級鉆石項目總體進展順利,一期項目基建與配套設施已全部完工,部分設備已完成調試并正常運行,二期項目處于基礎建設階段,預計下半年逐步進入裝機狀態。
發力渠道建設
從工業品轉型到消費品的豫金剛石如何實現產品流通,也是市場最關心的熱點。
“2017年上半年公司銷售毛利率為25.88%,同比回落了5.77個百分點,這與人工鉆石仍處于市場推廣初期不無關聯。”劉永奇稱,今年以來,公司加大了下游飾品端產業布局,深入推廣鉆石文化和華晶鉆石飾品。
“目前公司正在與一些國內外知名珠寶等消費品牌進行接洽,打造人工鉆石子品牌,充分利用國外加工與銷售渠道等優勢資源,在輕奢領域進行渠道推廣。”劉永奇表示,公司將持靈活、包容、開放的態度與時尚領域的珠寶商探討具體合作模式,利潤共享。
同時,公司正在籌建自有渠道,通過采用線上線下并舉的方式,推廣人工合成的鉆石產品和鉆石文化,增強消費體驗不斷拓展消費市場。
人造鉆石成新藍海
“目前市場對于人造鉆石的認知度相對較低。而事實上,人造鉆石與天然鉆石是同一種物質。”談到人造鉆石與天然鉆石有何異同,劉永奇表示,人造鉆石也是真鉆石,只不過天然鉆石為地球深部高壓、高溫條件下形成的一種由碳元素組成的單質晶體,是偶發性產生的天然礦物,而人工鉆石是通過實驗室培育產生,技術可控。
此外,天然鉆石產生的偶發性,決定了其凈度、色澤不可控,而人造鉆石可根據需求生產顏色飽滿的白鉆及彩鉆,滿足珠寶市場消費者多元化需求。
“人造鉆石價格較低,色澤凈度可控,更適合做為輕奢級珠寶飾品,因此公司未來的目標客群也將專注80、90后更追求個性化制造的消費者。”劉永奇表示,人造鉆石的主要生產力集中在中國,人造鉆石產量較天然鉆石仍有較大差距,難以滿足市場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