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于網絡
事態:緬北戰事升級
緬甸北部克欽邦自1月16日起在帕敢地區與政府軍發生軍事沖突。克欽社會發展局負責人谷薩基介紹,17日,雙方的戰事在務露、盛茂、帕敢全面鋪開。增援的緬軍主力66師強渡務露河突擊克欽軍陣地,克緬兩軍動用重武器向對方展開進攻,雙方處于血戰態勢,一些戰略要地和重要陣地幾度易手。
18日,克欽軍進攻緬軍營地,雙方發生激烈戰斗,同時緬軍在帕敢北方英鐸季大湖地區與克欽軍26營爆發戰斗。當日,緬軍空軍還派遣6架軍機飛抵密支那機場,等待時機對克欽軍展開全面空襲。與此同時,克欽軍總司令部調整加強前線指揮中樞,印緬邊境的克欽機動部隊獨立二旅也回援參戰。截至記者發稿時,雙方仍在不斷增員,戰事呈現升級態勢。
此輪軍事沖突的導火索是克欽獨立軍14日在克欽邦抓獲了緬甸政府的一位交通局局長和3名警務人員,局長當天被釋放,但3名警員直到16日晚仍被扣押。15日晚,帕敢鎮龍肯警察局附近又有兩枚炸彈爆炸,導致兩名警察的妻子和小孩受傷。這一系列事件讓自去年11月起本已緊張的緬甸國內局勢再度升級。緬北戰事進入全面升級狀態后,有媒體報道大量中國公民在戰區被困,人身安全極度令人擔憂。
中國人被困消息未證實
經中國駐緬甸大使館與緬甸外交部等多部門聯系,中國駐緬甸使館領事保護服務聯合工作組已經抵達克欽邦首府密支那,進一步核實是否有中國人被困的情況。使館對此前媒體中報道的中國伐木工人被困事件表示質疑:“伐木工人被緬方抓捕的區域為灣莫,緬軍和克欽獨立軍交火的戰區在帕敢,這兩個地方直線距離約90英里。為什么伐木工人不就近往東向中緬邊境線逃,反而往西,進入帕敢交火區?”
關于媒體報道,中國駐緬甸使館認為媒體報道的伐木工人被拘捕與當前緬北武裝沖突可能是“兩件事”:這些人由于進入緬甸伐木而被拘捕,與政府軍同克欽獨立軍的交火無關。
緬甸和平中心停火談判與履行工作組主任表示,因為緬甸政府軍與克欽軍交火的主戰場不是出產玉石的礦區,所以沒有得到挖礦的外國人在該區域被困的消息。
緬甸大選之年政局引關注
緬甸全國共有135個民族,緬族為主體民族,少數民族包括克欽族、克倫族、孟族等。少數民族人口占全國人口的近30%,但其聚居區超過國土面積的一半。
1948年緬甸脫離英聯邦宣布獨立以來,緬族與少數民族的關系始終處于緊張狀態,10多個人口較多的少數民族分別組建了民族地方武裝與中央政府對抗,使國家長期陷于內戰狀態。
根據1994年簽訂的和平協定,緬甸政府承認克欽獨立組織的合法地位,決定在密支那東北部設立“克欽邦自治區”,允許該武裝在仰光、曼德勒、密支那等地設立辦事處。克欽獨立組織則同意放棄武裝斗爭路線。但雙方在克欽獨立組織控制區域上的分歧并未解決。即便在和平時期,克欽獨立軍仍保持著6個旅約兩萬人的軍力。“克欽政府”規定,男子從13歲起就必須當兵,且終身不能退伍,即使以后不在軍隊里也只能算“休假”,有戰事就必須馬上回來。
自2010年緬甸最近一次大選以來,緬甸政府致力于推動民族和解,希望同所有武裝組織簽署全國停火協議,進而通過政治對話實現持久和平。但2011年吳登盛政府上臺后,政府軍以打擊緬北地區制毒、販毒為由進攻緬北少數民族,對果敢武裝力量進行強行改編,緬北少數民族地方武裝軍事力量與緬甸軍隊發生了大規模軍事沖突,也打破了雙方持續17年的停火協議。
2012年8月18日,緬甸政府發表聲明邀請少數民族武裝舉行和談。其后,政府分別與多支少數民族武裝進行和談,到目前已與16個少數民族武裝組織進行了和談,并與其中的14個武裝組織簽署了聯邦級停火協議。但政府與克欽獨立軍等兩個武裝組織的談判尚未有最終結果。
2015年是緬甸軍政府向形式上的民選政府交權后的第二個大選年。分析認為,近期緬北局勢動蕩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緬北少數民族武裝力量希望通過戰爭在2015年大選中爭取更多話語權和主動權。而緬甸政府在處理與緬北少數民族武裝問題上也會采取保留態度,不會將其一網打盡。因為緬北少數民族武裝將在今年年底的大選中對昂山素季的支持陣營起到分化作用,有利于脫身于軍政府的鞏發黨在大選中勝出。
緬甸大選之年剛剛開幕,政府和少數民族地方武裝兩方力量已經登場,該場“開幕式”將如何發展?緬甸政局第三支力量——全國民主聯盟將會有何動作?該聯盟領導人昂山素季會否訪問中國?2015年的緬甸值得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