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埃及黃金項圈
中世紀時期鷹形別針
文藝復興時期胸針
縱觀整個歐洲珠寶歷史文化的發展,珠寶文化及其被賦予的寓意跟人類的價值取向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如果說遠古時代的首飾只是為了滿足祖先自我美化的愿望,那么,歐洲中世紀的珠寶首飾便多了一層精神的升華,意味著權力的擁有;文藝復興時期的珠寶首飾,則意味著財富;18、19世紀的珠寶首飾,則是富裕和優雅的體現。20世紀以來,隨著巨大的社會變革,珠寶已從有限的意義中脫離出來,個性化日益凸顯,成為了當代人不可或缺的時尚表達。
古代社會時期
迄今發現的歐洲最早的首飾始于舊石器時代,石器時代首飾的材質通常為動物的牙齒、貝殼、化石、卵石與魚類的椎骨,除了有美化裝飾的作用外,還是人類勇猛威武的象征。
公元前第4個千年,美索不達米亞地區、古埃及、古希臘、古羅馬地區的首飾制造業有了初步的發展。古埃及制作首飾的材料多具仿天然色彩,其代表首飾最高成就的就是法老的首飾。古羅馬首飾在造型初期承襲了古希臘的傳統,之后簡單樸素的造型逐漸代替了傳統的復雜精致,并成為一種實用的風格。值得一提的是,古羅馬率先將戒指作為訂婚和結婚的標志。
中世紀時期
歐洲的中世紀被稱作黑暗時代,宗教文化極大地制約了人們的思想和審美。整個中世紀的首飾、服飾分化嚴重,首飾分為基督教首飾與世俗首飾,用不同的材質體現相應的地位等級,如鉆石只有王公貴族才能佩戴。
到了中世紀后期,首飾文化開始發展,寶石大量出現在服裝及腰帶上,發飾、胸針、扣飾等配飾逐漸興盛,上層社會中常出現珠寶扇貝等首飾,胸針也是精致華麗,甚至連鞋子上都飾滿了珠寶和金箔。人們又重新開始追求美的風尚,寶石不僅應用于各種首飾 的制作中,還大量出現在服裝及腰帶的裝飾上。婦女的發飾變化繁多,用于發飾上的首飾也很豐富,如覆蓋在頭上的發網由金絲編成,發網上還綴飾有美麗的寶石,顯得非常奢侈豪華,胸針和飾扣也多用金銀材料加飾寶石而成。
文藝復興時期
文藝復興時期,珠寶首飾除了具有宗教及社會意義外,同時又是服飾的組成部分,是榮譽和特權在服飾上的表現。統治者及新興中產階級大肆通過珠寶炫耀自己的地位和富有。該時期女性服裝多見低領露肩款式,最適合項鏈的佩戴,而項墜則是必不可少的點綴,項墜的設計主題包括宗教、神話、寓言及奇異動物等。
這一時期,女士首飾中金銀的應用更為普遍,貴婦佩戴的首飾華麗典雅,如用鑲有珍珠的金鏈纏在發髻上,金制的圓珠項鏈前垂吊著鑲寶石的項墜。上層婦女中形成了以珠寶首飾顯示財富、相互攀比的風氣,人們競相在珠寶首飾上投資。到了文藝復興鼎盛時期,項鏈耳環等首飾的造型愈加寬大厚重,款式也愈加復雜,貴婦人幾乎將自己淹沒在金銀珠寶飾品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