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地點:第一海水浴場
養殖不易所以售價高
在棧橋景區采訪結束后,記者來到了第一海水浴場周邊采訪。和中山路特產店中品質差不多的低檔珍珠項鏈,在這里的特產店里標價高達180元,品相好點的珍珠項鏈,售價達到了380元。當記者問及珍珠的真假時,男店主拿過一個蚌殼開始給記者介紹起珍珠養殖知識。他表示,并不是所有的蚌都產珍珠,雖說是養殖的產品,但是這個過程也很費事,所以價格高,那些低價珍珠飾品都是假貨。
4、地點:極地海洋世界
剪刀試珠貨不二價
記者首先到景區門口的旅游紀念品超市探訪,該店中的珍珠產品占據了超市的整整一面柜臺,所有的商品都是明碼標價,這店中的產品也是記者探訪的所有景點中價格最高的,一串普通的珍珠項鏈標價200元,普通的白色扁珠手鏈就要55塊錢,質量中等的米粒型的珍珠項鏈要75塊錢。“我們店里珍珠的質量最好,老板定價,我們不能隨便降價賣。”女店員說,店里的珍珠大多是海水珠,都是人工養的。這時,記者發現柜臺里有粉色、黃色、金色等顏色鮮艷的珍珠,就對這些珍珠顏色提出了質疑。女店員皺眉微微思索了一下后表示,在喂養蚌時添加了色素,所以珍珠有特殊的顏色。
眼看記者依然懷疑珍珠的品質,這女店員二話不說掏出了一把剪刀,隨后拿起一條大的珍珠項鏈,湊在記者跟前用刀片刮起珍珠來。沒有三五下就刮出了一些白色的粉末。“假珍珠只是鍍了一層膜,你看看我這珍珠,絕對是真貨,不信你們也試試。”她把珍珠和刀片塞在記者手里。
5、地點:銀海大世界
珍珠“名”店關門
2010年,早報記者曾經對“嶗山一日游”旅游項目進行暗訪,在暗訪的過程中,導游人員曾經將記者帶入了銀海大世界中的一家珍珠店中,當時導游宣稱青島珍珠是由中國頂尖的海洋研究院所培育而出,品質國內一流。對于這家店,記者印象深刻。但是中午時分記者再次來到了這一“名”店時,發現已經換了門頭,大廳內看不到任何珍珠制品。“售價太高,游客們很少買,自然經營不下去。”知情人劉先生向記者介紹說。
“名”店關門并不意味著珍珠飾品從這個景區中消失。在超市的食品超市中,店方也兼營賣一些海邊特色的工藝品,在正對著大門的貨架上,掛著好幾串大小、顏色不同的珍珠項鏈。有一種帶有珍珠的蚌殼吊墜吸引了記者的注意。蚌殼被制成了不同的形狀,表面有兩三顆珍珠,用一根黑色的皮繩子穿著,顯得個性十足。老板介紹說,這是用真正的蚌殼加工做成的,里面是還沒成型的珍珠。“你看看這蚌殼就知道是真貨,都是海水珠,一口價,50塊錢吧!”老板推銷說,經過討價還價,這個帶著蚌殼的珍珠工藝品最終30元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