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駐佳士得拍賣,營業額年增300%,員工100人,暫不考慮風投。
“Kate,我們都還年輕,如果有一天我們真的一無所有,咱們還可以重新再來,我可以幫別人工作,你也可以,但是你一定要讓我試試看。”趙心綺(Cindy Chao)的一句話,讓她的親生妹妹趙心柔(Kate Chao)堅持了9年。現在,Cindy已經以華人珠寶設計師的身份躋身于國際珠寶舞臺。
姐妹倆出生于藝術世家,外祖父是建筑師,父親則是雕塑家。姐姐Cindy傳承了家族濃厚的藝術基因,在珠寶設計的舞臺上一鳴驚人,而妹妹Kate則熟知市場營銷和架構人際關系,姐妹倆于2004年一同創立珠寶品牌CINDY CHAO The Art Jewel。
近三年,CINDY CHAO的營業總額以每年300%的增長速度直線上升,員工數量也從最初的3人達到了如今的100多人。設計團隊已經逐漸成熟,他們可以獨立操作手工制作臘雕,成品價格幾萬到百萬不等。但這樣的成就Kate并不滿意,她對公司的發展還有新的規劃和藍圖。她說,“我們目前還沒有成功,我們只是做了對的決定。”
佳士得帶來的第一桶金
樹枝項鏈成交價為91000美金,樹枝手環成交價為39400美金。
2001年Cindy獨自來到紐約,攻讀FIT和GIA課程,僅僅用兩年的時間完成了這兩門課程的全部內容,在此之前她完全沒有接觸過任何珠寶知識。畢業后順利成為了Harry Winston的實習生,2個月后,她發現這不是自己想要的,便離開紐約回到臺灣,于2004年和妹妹Kate攜手正式開創了CINDY CHAO The Art Jewel。
“那一年是我母親拿錢出來幫我們開了第一家店。當時我們從香港的進貨商手里購買珠寶和一些很小的裸石,賣給母親的朋友、鄰居和街上喜歡珠寶的女士。”那時候大部分的珠寶并不是Cindy做的,但她也在不停地找靈感,并將自己的設計圖發到工廠,將作品外包出去做,但回來的成品卻背離了Cindy腦子里的設計。畢竟圖紙是平面的,真正的設計靈魂依然牢牢地駐扎在她的心里,別人是感受不到內部更深層次的東西。
2005年,Cindy決定自組工廠,她要創造自己的珠寶,開始真正意義上的親手創造藝術品。Kate告訴記者,“決定自組工廠才是最可怕的開始。首先我們需要大量購買石頭,而Cindy對原材料的要求頗為苛刻。因此我們賣掉了很多棟房子和車,并且將之前開的店也關了。就這樣把第一個工廠開在了我們家的客廳。”當時的員工只有3個人,設計師Cindy、銷售員Kate,還有一個助理。
2007年,Cindy終于創造出了她的第一個藝術珠寶系列——Four Seasons四季系列。Kate感慨道,“這是她兩年來唯一做出來的兩件作品。在這期間,我們沒有任何的收入來源,通常都是靠泡面來填飽肚子。當你要活著的時候,就會有很多方法,就會有堅強的意志力支撐著自己。”
Cindy將這兩件作品拿到了紐約,找到了佳士得拍賣會的負責人。“那時候新銳設計師的作品要想出現在佳士得拍賣上是不能掛名的,但是Cindy以低過成本的起標價,贏得了掛名拍賣的機會。當一個華人的作品能夠在西方掛名拍賣,那個是前所未有的。”Kate解釋說。
同年12月,四季系列的兩件作品:冬季黑白經典樹枝手環和項鏈,以360度全面鑲嵌的珠寶藝術手工工藝,和充滿生命力和立體感的設計,最終樹枝項鏈成交價為91,000美金(約合57萬人民幣),時至今日市值已提升至約22萬美元;而樹枝手環當時的成交價為39,400美金(約合25萬人民幣),而在2011年香港蘇富比春拍上以預估價的三倍成交,現也已升值至56萬美金。至此,Cindy也成為臺灣首位進軍紐約佳士得的珠寶設計師。
起初,CINDY CHAO登上佳士得拍賣會是為了看看Cindy的作品有沒有達到國際水準,能否得到大家的認可,但現在似乎變成了每一年都會發生的事件,Kate表示希望每一年有固定的1-2件作品可以出現在拍賣會上,成為一種傳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