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塞爾---瑞士伸出雙手,與德法相握。
巴塞爾位于瑞士北部的萊茵河岸,與法、德兩國交界。與鄰國的邊境城市一起,巴塞爾成為歐洲萊茵上游地區的三個中心之一。 由于地理位置的極度優越,巴塞爾的機場不教巴塞爾機場,而是叫做EuroAirport,厲害吧。
萊茵河把這座城市分為兩個部分:右岸的小巴塞爾和左岸的大巴塞爾。這兩個城市部分自古以來一直不合,某些風俗甚至延續到今天。一方面,大巴塞爾至今保持所謂的“L?llek?nig“(意為“舌頭國王”):“舌頭國王”站在大巴塞爾的萊茵河的橋上,把舌頭伸向右岸小巴塞爾的方向。小巴塞爾則通過Gryff大鳥狂呼節來表示不服:Gryff大鳥會在橋上示威般地跳舞,并把屁股對著大巴塞爾的方向。
巴塞爾不僅是瑞士最重要的展會城市,也是化工醫藥工業的中心。世界著名的諾華(Novartis)和羅氏(Hoffmann-La-Roche)醫藥公司不僅首先創建于巴塞爾,而且直至今天,它們的總部仍設在巴塞爾并在這里生產部分產品。
總之,巴塞爾,一兩句話遠遠不足以描述這個充滿魅力的城市。
令人印象深刻的鐵銹色的市政大廳矗立在市場廣場上
令人印象深刻的鐵銹色的市政大廳矗立在市場廣場(MarktPlatz)上,是巴塞爾州府所在地,同時也是市政委員會所在地。
特別值得一看的是市政會議廳、美麗的內庭、富于浪漫氣息的拱廊和宏偉的高塔。
市政廳自14世紀以來就位于這一地區,而不在該市以前的統治者即兼任主教的公國君主所在地,當時這一統治者住在教堂山上。不選在同一地址,說明當時的市民隨著自己經濟實力的增長而尋求獨立,不再受制于主教。手工業者組成了15個行會,于1501年執行了市政委員會加入瑞士聯邦的決定。
為紀念這一事件,16世紀初,當時的市政廳前半部分由一座極著名的新建筑取代。城垛也進行了裝修,四周色彩非常豐富,懸掛著12枚徽章,代表了包括當時加入瑞士聯邦的巴塞爾在內的12個州。17世紀初,市政大廳進行了擴建,Hans Bock將更寬更長的墻面進行了粉刷,具有仿建筑學的特點。
1900年,市政大廳有進行了進一步的擴建,最左邊加上了配樓,右邊修起了一座塔,同時,拆除了建于14世紀的原有后樓,建起了一座新樓。這是一個歷史主義時期,因為建筑師們使用了傳統風格中的元素,一些舊的部分及其建筑形式融合到了新的建筑中,但整個裝飾在當時屬于最新風格,即新藝術風格。
交通: SBB火車站8路巴士到Markt-Plat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