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銅鎏金降閻魔敵組像
藏品組成體系更能增加價值
在國內外的拍賣市場和古玩店都可以請到一尊好的佛像,但如何制定自己的收藏計劃則要看自己的眼光了。
一西平措建議收藏佛像首先要多學多看,多看專業書籍,經常到博物館、拍賣會觀摩。佛像塑造的是一個精神層面的藝術品,佛像代表你身上的感受,人體是最難的,油畫繪畫都是從人體學起,佛像藝術不但要求你了解每塊皮肉骨骼,還要塑造出普世精神。
其次要樹立收藏規劃,可以是橫向也可以縱向。橫向就是在品類、材質上、題材上都有涉獵;縱向,每個時代都有非常有意思的收藏品,當然可以交叉,覺得哪些方面和自己有緣分,逐漸形成一個種類時,找專業機構及時評估。收藏太過零散沒有沖擊力,對于社會沒有作用。
另外就是與其他種類相類似,一定要收藏流傳有序的佛像。參考值就是拍賣,對品牌的認同會增加藝術品的估值。很多宮廷造像、佛像都是皇帝親自膜拜的,當時肯定都是精工細作,這樣從制作和精神層面上都使得它的價值更高。
此外,并不是都要買精美的,但只要組成了一個完整的體系,可能價位更高。把某一種品類的歷史梳理清楚,花費較少,但是社會影響力會更大。
想迅速提高佛像的鑒賞水平,還是要和收藏界的頂級高手學習,提高眼界。黃春和也建議,要請有專長有良知的專家掌眼。
佛像收藏前瞻
中國最精美的佛像在上一個百年中悉數流失到海外,目前出現在國內拍賣市場的有八成是從海外征集而來。但是從2006年至今,中國佛像市場的穩定增長給了這個特殊的收藏門類很強的信心。
一西平措認為,佛像雖然發源于印度,但成長于中國。文化會讓人有認同感,能祈求到內心的平靜。
黃春和認為,“佛像因為它依托的是一種大的民族文化,會隨我們這個民族存在,它的生命力是沒有止境的”。
佛像藝術是新興的市場,雖然只有5年,但是5年來價格漲幅不大,穩扎穩打。對于收藏者來講,專家建議還是要多問專業機構,完全是公開地在懂得的情況下去收藏,而不是似懂非懂當作商品來投資收藏。
一西平措接觸的客戶中早期比較專注于藝術性,近兩年明顯也感到投資客增多了,但是暫時還沒有大量的金融資本進入。對此他并不感到排斥,“一個市場要推動的話,如果缺少了他們,就像一潭死水。從佛教的角度,從入世、社會學的角度看,一個物質、一件事情不停地重復在大家的關注中,它的價值才能得到提升。佛像自身的價值空間也很大,不像很多空的玻璃杯炒作成五顏六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