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珠寶精品導購互動平臺 投稿
嘲風(cháo fēng)
狻猊(suān ní)
轉年就是龍年,不由得關注起龍的藝術品來。國畫里好似從不見龍的蹤影,倒有畫虎不成反類犬的戲語。當然,也有畫虎的佳作與名家。文人畫雖有寫意工筆的大分類,也有猶如詩的豪放與婉約的流派與風格,畢竟還是從生活中悟出、筆鋒中流出,即便是畫鬼如鐘馗如湯顯祖戲里蒲松齡筆下的人物,還是美如仙、媚如狐、怪如虬髯客般的活人。那龍其實是圖騰,是民族的一種生命象征,也曾經被帝王當成天命的化身,但到底兒誰也沒有見過龍的真容,因此也就很難進入國畫家們的藝術之法眼里去。
于是,還得轉身到裝置藝術里去找,去故宮、去北海的九龍壁,也去瞄瞄仿古瓷器,看看帝陵前的碑亭之類。對龍的規格,如五趾的還是四趾的,通身是什么顏色的,又有什么講究倒不在意,然對龍的變形卻有興趣。人常講龍生九子,這九個“龍子”都湊著看齊了,也還不那么容易。這九個“龍子阿哥”,名字念起來也難,不知誰是老大誰是墊窩地排起來,是赑屃、睚眥、狻猊、囚牛、蚣蝮、嘲風、蒲牢、狴犴、螭吻。龍的這九個寶貝,長得都不像龍,但傳說里又都是龍的血脈,這是怎么回事,又從哪里去一一看全,而且能看到傳世的精品和仿品呢?
驀然間想起老友梁海燕兄。他一直在研究龍,研究龍紋龍雕的裝置品。但他似乎更喜歡云游四海,浪跡天涯。在亦莊的住所,十次去九次鎖。還好,電話通。講了訪意,他不無得意地說:巧,這兩年我可是跑了一大圈,從南到北,從東到西,要找的就是這九個寶貝。找全不難,找到舊時留下的傳世品不易。你還是先做功課,找李東陽的《懷麓堂集》去看。
狴犴(bì àn)
赑屃(bì x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