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場照片
嘉賓合影
拍賣市場更多地專注具有財富價值的藝術品,透過競買,提升藝術品的財富價值。隨著市場形態的成熟與行情穩定上升,市場的功能以及參與資本,越趨多元。近年銀行和基金資本的規模化進入,將這一財富化市場,現實地增加投資色彩與功能。多元資本的參與使拍賣進入一個“價值時代”,銀行和基金資本的參與,將如何影響中國藝術品的價格、價值、交易行情以及市場發展和收藏格局,是一個值得討論的問題。
12月8日,由北京拍賣行業協會主辦,中國拍賣行業協會、北京市商務委員會、北京市文物局、北京市工商局為支持單位的“2011北京拍賣季論壇”在北京昆侖飯店舉辦。
蒞臨論壇的有中國拍賣行業協會、北京市商務委員會、北京市文物局、北京拍賣行業協會的領導、金融學著、市場研究人士、一百余家北京拍賣企業代表、媒體記者以及社會上關注拍賣企業的人士。
本屆拍賣季論壇有兩個主題,一是“大資本的參與力量與變局”,另一個是“北京價格”與文化品牌的影響力”。十余位專家、嘉賓就藝術品金融化問題、藝術品信托對拍賣市場的影響、藝術品投資基金對藝術品市場的影響力等問題進行了演講。
作為最早進行藝術品金融化研究的國投信托有限公司總經理呂益民,他認為藝術品金融化包括三個方面:一,藝術品市場的金融化,即藝術品價格指數的出現,直接反映資本藝術市場,藝術品幾個公開透明,是價格的風向標;二,金融機構的藝術品化,越來越多的金融機構對藝術品感興趣,以不同的方式介入藝術品,包括評估、鑒定、保管等,甚至以自主的資金直接購買藝術品,為客戶提供相關產品服務;三,藝術品機構的金融化,拍賣公司為客戶提供金融化服務,如蘇富比、佳士得為客戶提供藝術品抵押貸款服務。呂益民表示,藝術品金融化還僅僅是一個嘗試,不建議老百姓參與。
而中央美術學院教授趙力指出藝術品金融化的好處是,引導更多的資金進入藝術市場,讓更多的人分享藝術品市場的效益,形成藝術品金字塔的消費和投資方式。但目前中國的藝術品金融化尚存在一些問題,需做到可持續發展和創新。
“北京價格”與文化品牌的影響力,這一主題引發了拍賣公司老總們的熱議。嘉德胡艷妍妍女士認為,文化品牌對“北京價格”的影響力,是一種趣味和方向的引導。翰海溫桂華則表示,拍賣行業的自律是如何保住北京藝術品市場中心地位的關鍵。
“北京價格”,并非單純的市場性指標,是北京獨特的地緣文化與傳統,在越趨活躍、健康、多元的規模化市場上,所形成的文化現象與文化成就,實質地體現北京地區文化品牌企業的影響力。即記錄產生關注,價格產生事件,事件引發討論。討論擴展為主題持續地圍繞著文化影響力與普及,品牌企業的進化、市場規范以及更強烈的期待。
北京拍賣市場作為中國藝術品投資與收藏的主流市場,有必要回溯“北京價格”的成因與價值,借之促進拍賣市場的規范與進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