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黃金價格一路高漲,市民購買的熱情也一路飆歌,但是記者發現,在黃金一路高歌的情況下,深圳在半年時間內倒閉了10家以上黃金加工企業,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記者發現黃金加工企業毛利率不足1%,而訂單下滑超過一半,部分中小型黃金加工企業將面臨倒閉的危險。
深圳沙頭角珠寶工業區是深圳珠寶黃金加工的發源地,而記者一探究竟發現,已經有超過3家企業倒閉。在沙頭角太平洋工業區,以往燈火通明,機器轟鳴的現象一去不復返,剩下的是大門緊閉,廠房人去樓空,和繁華的深圳街市形成巨大反差。而在水貝工業區,記者了解到也有三四家黃金加工企業倒閉。
“深圳至少有10家以上的黃金加工企業倒閉,這些廠大部分在幾百人的規模,比如太平洋工業區倒閉的中小型黃金加工企業,廠房面積有兩家在800平方米左右,也算中檔企業了,可是說倒就倒了。”一位業內人士這樣告訴記者。
1、18家黃金加工企業為“自保”集體漲價
隨著倒閉潮的襲來,黃金加工行業作為珠寶行業的重要鏈條,立刻做出了應急反應,深圳市18家黃金加工龍頭企業集體漲價,將加工費從每克2.5元左右漲至3.4~3.6元。這個舉動立刻引起了全國的反響,各地加工企業也紛紛漲價,避免了倒閉進一步惡化。
這個舉動被業內稱為“無奈的自保運動”。 金大生董事長金崇益原本是一家大型黃金珠寶加工企業的老板,最近華麗轉身推出了自己的品牌,并花費巨資邀請明星高圓圓代言。“珠寶加工企業的毛利很低,現在黃金價格漲得太高,如果不是有核心競爭力的話,很難生存”。金崇益告訴記者。
而從事多年黃金珠寶生意的戴芝霖珠寶的董事長陳杰干脆去賣銀飾了,她創造了江南銀家的品牌利用電子商務的手段開始銷售,據稱比賣黃金賺得多。 “黃金競爭非常激烈,從原料到零售的空間不過20%,包括加工費,店租,人員開支等等,珠寶商人基本沒錢賺,而且黃金漲價越高風險越大,一旦價格下跌,庫存損失十分慘重,而做銀飾毛利能做到100%左右,競爭也不激烈,但是賣一個2000多元的黃金產品未必能賺到50元,而加工銀飾和黃金的手工費幾乎相同,不過銀飾的消耗就很小,同樣消耗一克,黃金要4元左右,而銀只要幾分錢。這也是利潤的來源。”陳杰說。
2、靠低價搶市場,黃金加工毛利不足1%
記者調查發現,2000年開始行業黃金加工費保持在2.3元左右,直到今年7月份時,業內的價格還維持在2.5~2.8元。這意味著10年里,加工費漲幅約50%~80%。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作為原材料的黃金卻在不斷漲價,從80元/克左右漲到如今的400元/克左右,大約翻了5倍。“黃金加工企業唯一的利潤來源就是加工費。”一位業內人士如是說,“需求量最大的普貨,各企業的加工工藝基本相同,企業靠低價策略搶奪市場。因此,盡管利潤被不斷壓縮,企業仍不敢輕易提價。”
據悉,黃金加工企業的毛利不足1%,記者計算了一下加工企業的成本,100克黃金損失1%,按照市價由原來的8角錢增長到了4元,人工由原來的每克1元漲到了1.5元,平均每克固定成本(房租等)由原來的0.2元漲到了0.5元,如果加工100克黃金,按照原每克加工費2元計算,每加工一百克收入230元,消耗80元,人工100元,剩余50元,毛利不超過1%。再加上固定成本等,所剩無幾。如果按照提價后的加工費3.4元計算,加工100克黃金,加工費用370元,人工150元,消耗400元,算上固定成本一定虧損。
“現在誰的工藝好,損耗小,誰就能賺錢。一些好的企業甚至能將損耗控制在0.3%左右,這才將競爭力凸顯出來。”一位業內人士表示。記者了解到,黃金在加工的過程中溶解,打磨車花都有大量損耗,不過一些工藝好的公司卻能將損耗降低到最小。
如果按照0.3%的消耗計算,每百克加工費用370元,人工150元,消耗120元,固定成本50元計算的話,利潤還有50元。每克3.7元的加工費用還要漲,因為這還是無法維持正常的生產。一位業內人士表示。
3、訂單量萎縮令黃金加工企業雪上加霜
雖然現在購買黃金的金額已經達到了歷史的高峰,但是對于加工企業來說非常嚴峻,記者發現從2000年黃金消費總消費額比起2011年同比增加了一倍,但是價格上漲了5倍,這就意味著以前如果消費100元買黃金,可以購買1.25克,但是現在消費的金額增加了一倍變成了200元,卻只能購買0.5 克黃金,也就意味著現在的黃金加工量是原來的40%,這個現象從而導致訂單量急劇下降。
企業只能通過走量緩解這種尷尬。“如果每月出貨3-4次,資金周轉周期加快,每月能賺幾十萬元。”深圳一家黃金加工企業負責人吳先生告訴記者,從去年開始訂單大幅下降,今年訂單減少后,出貨周期拉長,不少企業幾乎已開始虧本經營。訂單量萎縮也讓黃金加工企業雪上加霜。
深圳一家黃金加工龍頭企業的訂單也在下滑,其負責人告訴本報,“以前公司和客戶之間的結算方式十分靈活,客戶可在出貨后一周左右打款。但如今若有新客戶出現,一般都是要求先付款再提貨。不太熟悉的客戶可能就不接訂單。”
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就是怕一旦倒閉將無法追回欠款。“我們現在一聽說加工費用高都很害怕,擔心倒閉陷阱,因為有些不好的企業,倒閉之前會故意放出優惠的價格騙取廠家押款,一旦出現不好的情況就帶著黃金跑了,那就全完了”。這位業內人士表示。
作為我國黃金珠寶生產基地,深圳聚集了2400多家黃金珠寶首飾企業,其中,黃金加工企業有300多家。據不完全統計,今年1~9月份,深圳黃金加工企業的訂單已同比下降15%~20%。“別的行業消費是量價齊升,但是黃金行業,越漲價,加工企業越難過,因為加工量就會越少。”業內人士表示。
業內人士:
黃金加工企業洗牌在即
如果說深圳黃金加工企業面臨生存窘境是因為他們都是中小企業,面對市場環境的變化而最先受到沖擊的話,行業何去何從呢?
業內人士表示,現在國內的黃金加工出現了一個洗牌的過程, 黃金資深研究員宋羽博士告訴記者,以往深圳雖然有300多家黃金加工企業,這些企業良莠不齊,其中包括一批生產能力弱技術落后的企業,這次訂單減少,成本漲價是這些企業生存不下去的主要原因,這次洗牌將讓這些企業離開行業,而一批真正有加工能力的企業,而且隨著行業洗牌的加劇,剩下的企業會很少,那么黃金加工企業將會下一輪漲價,這一輪漲價也將推動黃金飾品的漲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