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靠內地生產基地,制造迎合國際市場的商品,曾是香港創意產品制造業的典型運營模式。2007年金融危機過后,國際市場不再景氣,漸漸興起的倒是中國大陸市場。敏銳的港人迅速轉向,不斷向“北”努力。然而,香港與內地畢竟存在文化差異,內地人對“香港原創”能否買賬?
市場很買賬
“十一”黃金周期間,“時尚香港@北京大集”展賣活動在北京舉行。60多個香港本地設計品牌前來趕集。珠寶、服飾、服裝配件、家居用品、電子用品和家用電器……商品門類林林總總。
珠寶展柜前,不時可見顧客當場定下價格不菲的鉆飾,銷售人員殷勤地為顧客聯系送貨和更改尺寸事宜。家居用品的反響也不錯,以內地少見的設計風格和體貼的功能設置相當“吸睛”。
10月7日活動開始當天,Love Bird玫瑰金吊墜和Kenny &Co。的精鋼質生日熊迅速售罄;活動初期,一些時尚精品和家居用品被搶購一空,許多參展商不得不臨時補貨上架。
據活動的香港主辦方香港貿發局統計,大集為期5天,共吸引超過21萬人次進場。一項針對626名參觀人士進行的調查表明,近四成受訪者在展覽現場花費上千元人民幣購買商品,約14%花費人民幣3000元或以上購物。
更讓參展商興奮的是,調查顯示,這些認可“香港原創”的受訪者約八成為北京市民,逾六成是16歲至30歲消費欲旺盛的青壯年。
香港貿發局副總裁方舜文告訴記者,此次前來趕集的香港品牌大都首次在北京市場露面,市場反響將為商家日后進軍北京提供重要參考。
mall852公司董事歐陽永權對媒體說:“我們的香港電車系列雨傘首天已賣光了,其他富有濃厚香港風情的‘花牌相架’及‘港式飲茶游戲咭’亦相當受歡迎。今次展覽的成功,讓我們有信心日后繼續在中國內地推廣香港的創意文化。”
其實,北京只是香港產品北上試水的一站。2007年開始,香港貿發局便在內地多個城市組織香港原創設計產品展賣。談到市場反響,香港貿發局華北、東北首席代表黃天偉高興地對記者說:“讓我們沒想到,北方的市場對香港產品很歡迎。我們在大連和濟南的活動都很成功!”
中轉站優勢
“香港原創”究竟優勢何在?方舜文總結道:“香港的設計與國際接軌,與內地緊密的聯系又讓香港熟悉內地市場喜歡什么。”香港聯結中西的中轉站地位,就是香港創意的優勢所在。
在北京的香港設計廊,學習設計的小張對一只Semk品牌的貓擺設端詳許久:“在傳統觀念里,可愛的貓造型不僅線條柔和,質地也是柔軟的。可是這只貓,柔和的線條竟然勾勒出硬朗的外形,材質也是堅硬的,實在和我們傳統的審美習慣不同。”
小張認為,香港是個開放的經濟體,受歐美和日本文化影響,香港設計糅雜著非傳統文化元素,但這種非傳統讓“香港原創”在追逐個性的內地消費者中相當討巧。
設計廊還有一款透明的歐西亞鬧鐘。按下某個按鈕,鬧鐘會以一道光束將時間投影到天花板上。“如果不方便起床看表,這樣也能知道時間。”銷售人員介紹說。
能夠投影的鬧鐘在內地市場還不常見。這款鬧鐘專銷歐洲。因為長期迎合歐美和日本市場更細膩的要求,“香港原創”的功能設置非常人性化,而內地人生活水平持續提升,勢必更加重視細膩的品質。
公營單位提供“平臺”,也讓香港原創力盡情釋放。黃天偉說:“我們每年舉辦很多不同的展覽,幫忙推廣香港有特色有創意有設計的產品。”黃天偉表示,許多香港中小企業正是通過貿發局渠道,了解內地的市場。
近年內地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同樣為“香港原創”提供了新的發展空間。以北京為例,為強化全國文化中心地位和世界城市形象,北京首屆國際電影季、北京國際設計周、北京國際音樂節等數十項文化創意活動接連上演,“時尚香港@北京大集”正是其中一環。
黃天偉樂觀地表示,內地對文化創意產業空前重視,一定會為香港相關產業帶來新的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