琺瑯表為什么值得收藏?
現(xiàn)在高科技制表風氣橫行,人的作用幾乎減到史上最低位,只有石英時代可堪比擬。多數(shù)表是冷冰冰的,沒有了人氣帶出的藝術氛圍。全人手繪畫的琺瑯表,給人溫暖的感覺,值得欣賞把玩。對此有興趣的朋友可到日內瓦百達翡麗博物館走一圈,那里藏有二三十只從上世紀60年代到80年代創(chuàng)作的琺瑯懷表。我看過之后,突然有“悟”的感受,做一只萬年歷計時表難嗎?難。但與這個級別的縮繪琺瑯表相比,那又實在太容易了。因為做高復雜表的機器和人不難尋找,而能畫出這種琺瑯畫的屈指可數(shù)。
什么是好的琺瑯表?
琺瑯表制作期間除了色彩的控制之外,最重要的是要有高超的油石打磨技巧,消滅氣泡或砂孔,使整個平面光滑而且明亮。傳奇琺瑯大師Suzanne Rohr曾說過,當她的打磨師傅離開之后,她甚至無法再作畫。我們現(xiàn)在無法看到可以與懷表水平相若的琺瑯畫。琺瑯匠半路出家,根本沒心思畫好一幅畫,遑論 仿好藝術大師的佳作。畫出畫已經不容易,打磨是決然不做的。所以,這個級別的畫除了有氣泡,側看也有如月球的表面,凹凸不平。所以,有人揚言,光滑的就不是真琺瑯——存點錢買一只上品的百達翡麗看看吧。
微繪琺瑯表為什么一表難求?
上品微繪表難求的情況,肯定還會持續(xù)下去。我想,改變的條件幾乎完全不存在。
某品牌大做這類表,但作品好聽一點兒只是差強人意。我興致勃勃選取名畫訂了一只,拿到手之后一秒鐘也沒戴過,小學生習作矣,有污敝腕。在巴黎,Anita氣憤地說,小工藝只有在法國這種重視藝術的國度才被重視,而在瑞士,政府完全沒有任何支持,只能自生自滅。為了生存,藝術家只能用簡單的手 法制作聊具一格的商品。幸好,我們的鐘表世界,還有三兩個人像Anita那樣較真勁兒(我也很欣賞梵克雅寶的多明妮)。
如果能找到門路說服這樣的真正藝術家出手,收藏到好作品還是有機會的。最近就有一個朋友獲Anita首肯,在手表面盤上繪畫烏菲茲美術館的鎮(zhèn)館之寶,波提切利繪畫的《春天》。
現(xiàn)在高科技制表風氣橫行,人的作用幾乎減到史上最低位,只有石英時代可堪比擬。多數(shù)表是冷冰冰的,沒有了人氣帶出的藝術氛圍。全人手繪畫的琺瑯 表,給人溫暖的感覺,值得欣賞把玩。GQ再次請到亞洲鐘表權威鍾泳麟先生,告訴你如何欣賞和收藏琺瑯表。另外,我們也對琺瑯表做了一番有趣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