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珠寶精品導購互動平臺 投稿
昨日,上海喀什文化周新疆玉文化展活動在豫園城隍珠寶開幕,近400件新疆工藝大師精心制作而成的和田玉雕在此展出,該展出將延續至本月25日。
此次在豫園城隍珠寶門店展出的和田玉雕作品近400件,絕大部分是新疆本土大師的雕刻作品。
新疆寶玉石協會副會長馬進貴介紹,新疆在古代受波斯和中原文化影響,融合形成了特有的西域文化,新疆玉雕和中原地區的玉雕在裝飾、造型和理念方便都有明顯差別。前者以傳統文化為主,而后者則以本土西域文化為創作元素。他舉例說,中原玉雕多以龍鳳為裝飾圖案,而新疆玉雕則主要以植物、文字和幾何圖案三者為紋飾。
馬進貴從事玉雕47年,享有中國玉雕大師之稱,其特有的“金錯玉”雕刻技術也堪稱一絕。 “金錯玉”是指雕刻者先在玉石上開槽,并在槽中嵌入金飾,再做搓皮處理,使得金玉之間沒有高低的工藝。 “金錯玉”是清朝時從印度引入中國的技術,此后幾近失傳。而馬進貴在2002年后又將其再次引入玉器雕刻中,目前正在申請當地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馬進貴的多件作品也在本屆新疆玉文化展上展出。其中一款西番壺玉雕有著濃郁的西域文化特色,高約30厘米,有著高足、長頸、花瓣身等特色。壺身的花紋就是用“金錯玉”的工藝制作的,金色花紋和玉石渾然天成,壺身還鑲嵌著紅藍兩色的寶石。
除了玉雕的精工細作惹人關注,和田玉近年來的價格暴漲則更為人矚目,被戲稱為“瘋狂的石頭”。新疆和田玉的原料分山料和籽料兩種,山料產自礦洞,而籽料則采自河道。
馬進貴稱:“目前,一公斤山料6萬元,一公斤籽料80萬元。但我不認為和田玉現在的價格有炒作的成分。和田玉只是恢復它應有的價值而已。”
馬進貴解釋說,在歷史上民間用玉一直是翡翠,而和田玉只有宮廷才能享用。和田玉在此前很長一段時間內的價格都偏低。
作為玉石業內人士,馬進貴深信和田玉雕的收藏和投資價值:“和田玉雕有其獨特的收藏優勢。仿造難、成本高。和田玉雕的制作時間平均需要1到2年。 ”
馬進貴還透露了一些分辨籽玉石真偽的訣竅:籽玉石需要幾十萬年形成,受河水沖擊會引起翻滾,不可能呈現單一列色,一定會有過渡色。只有鍋里加了燃料煮出來的玉石才可能是單一色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