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報《宋瓷碎6瓣 故宮稱“還能修” 》
前天,故宮博物院證實,國家一級文物宋代哥窯的代表作品青釉葵瓣口盤,在進行無損分析測試的時候,發生了文物損害事件。昨晚,央視《共同關注》曝光了碎成6瓣的宋瓷照片。圖片中,文物破碎成了幾瓣,破碎的情況還是比較嚴重的。故宮方面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文物依然有希望修復。
另據報道,故宮一位現任中層領導表示,就這次文物損壞事件,故宮內部已經開過專門會議,個人不能接受媒體采訪。
故宮這種不坦率的態度,進一步引發了業內專家和網友的強烈反應。有人指出,到這種時刻,故宮還想以輕描淡寫來推脫責任,這家著名副部級文物機構的病確實害得很不輕。
故宮輕描淡寫瓷盤傷情 ——1問 重傷還是輕傷?
故宮“宋哥窯青釉葵瓣口盤”損壞事件披露后,業內專家紛紛猜測損壞的程度。按照收藏大家馬未都的說法,如果有點裂縫還好辦,如果變成粉末就難辦了。昨天故宮方面終于不情愿地透露了瓷盤的損壞程度:瓷盤因受擠壓破損成6瓣。但故宮旋即又表示:“破損情況雖然有些復雜,但修復不成問題。”
一只直徑只有20.2厘米的哥窯瓷盤被壓成了6瓣,這到底是不是故宮在有意輕描淡寫?
文化部藝術品評估委員會委員,瓷器收藏鑒定家高阿申昨天對本報表示,瓷盤這回絕對是受了重傷了!既是重傷,修復起來就絕對不是“不成問題”。
高阿申告訴記者,瓷器破損成6塊,修復本已不簡單,而哥窯瓷器修復尤難。“因為哥窯瓷器上有‘金絲鐵線’,釉色本身也不均勻,要把碎成6塊的瓷盤拼貼起來,又要忠實原本的線條和釉色,這本身就是高難度。所以說,哥窯修復基本很難保持原汁原味。”
而且,瓷器界一般認為,瓷器出現一條裂縫,其價值便只有原來的十分之一,現在即便修復,哥窯瓷盤也將有6條裂縫,其價值貶損之巨可想而知。
此外,故宮昨天還一再強調“宋哥窯青釉葵瓣口盤”是略低于“一級甲”的“一級乙”文物,這也讓專家頓生疑竇。“像葵瓣口盤這件宋朝時代特征特別強的精品,起碼應該是‘一級甲’。”
故宮對哥窯瓷盤傷情和重要性的輕描淡寫,被業界認為要么是故意為之,要么就真沒看到事情的嚴重性。無論哪一種,都是極端危險的。
故宮表示,他們準備在國內修復瓷盤,但高阿申建議應送國外修復,“西方國家講究修舊如舊,國內暫時很難做到這一點。”
故宮只字不提處理責任人 ——2問 誰在縱容故宮?
昨天在輿論的逼問下,故宮才透露肇事者是一位女性科研人員,此人2004年碩士畢業后來到故宮工作,見證了“故宮博物院古陶瓷檢測研究實驗室”2005年的成立,算是資深研究人員了。對于事發后此人的現狀,故宮昨天只是表示,“事實面前,當事人認識到是自己錯了。”
當事人知道錯了之后呢?故宮昨天只字不提對此人有任何處理措施,連最起碼的“停職檢查”都沒有。難怪微博上有網友大罵,動車出了特大事故,受害人家屬還能從國家有關部門獲得賠償,所謂“冤有頭,債有主”,現在宋代瓷盤被損壞到如此嚴重的程度,卻只有一句“當事人認識到是自己錯了”就想蒙混過去,這怎么能讓全國人民心緒平復?
當然,責任人絕不止一位。故宮文保科技部主任苗建民昨天也承認,按照規定,古陶瓷檢測研究實驗室的科研人員平時不直接接觸文物,要做測量時,都是故宮古器物部的人和科研人員同時在場。
但是7月4日事發當天,卻只有那位女科研人員一人在場。是誰默許這樣違背規章的情況發生的?又是誰沒有履行自己的監管職責?這些瀆職的故宮領導人,是否也應該為此負責?
但是即便在風頭浪尖的昨天,故宮也沒有一個人站出來承擔責任,更不要說主動接受組織的調查和處理。這讓人又想到在5月失竊案發生后,為了平息民憤,故宮曾在一份公開信中表示將加強“自查自糾”。可現在,哥窯瓷盤用其粉身碎骨的現實在提醒世人,“自查自糾”很多時候都是自欺欺人。
值得關注的是,昨天故宮的主管部門國家文化部(故宮院長是文化部副部長),竟沒有對哥窯瓷盤受損事件發表任何聲音。故宮失竊案后,文化部也是默不作聲。也有網友認為,故宮一錯再錯,與文化部的一再縱容有密切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