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制生活漫談
當人們生活水平越來越高、對生活品質提出更高要求的時候,“私人定制”已經不再是一個陌生的詞了。從私人飛機、汽車、高級服裝、珠寶到生活品普通的禮物、創意小玩意兒,體現出人追求與眾不同的個性。
“定制”一詞來源于法國的高級定制時裝,它有一個專門的詞匯——Haute Cou-ture。作為世界時尚之都,世界上第一家符合“Haute Cou-ture”概念的時裝店于1858年出現在巴黎街頭;1868年,法國高級時裝聯合會成立;1945年法國政府從工作室規模、設計和推出新款時裝的能力等方面為高級時裝訂下了嚴格標準,高級時裝成為了只有香奈兒、迪奧等十幾家頂級品牌才有資格生產的“夢幻時裝”。
“定制”一詞在中國雖是是舶來品,但定制這種實體經濟卻很早的就存在。定制經濟最早出現在農業社會,手工業中存在著當時最簡樸的定制形式,量體裁衣成為這一定制時期的代名詞。人們的定制不是建立在個性化需求的基礎上,而是建立在生活基本需要的基礎上。但就在這個時期,依然有著今天社會普遍存在的高級定制。諸如皇家貢瓷、宮廷用物、達官貴人所用鼻煙壺之類,都是要高級定制的。這些東西但凡留存下來,到今天已經成了稀世珍品。如果從享有定制的主流群體特征來看,農業社會中的定制是定制經濟的第一個階段,它是不成熟的,是定制經濟發展的初級階段。
進入工業化社會,定制經濟悄然流失了。大規模的工業化生產以及其帶來的海量的標準化的商品、消費品,讓消費者只能被動地選擇。從一定程度上講,工業化生產為企業帶來空前的繁榮,卻扼殺了人類作為消費主體的根本宗旨。工業化的歷史進步及期貢獻,掩蓋了它的負面作用。在資本主義工業化社會的一兩百年里,商品只有一個面孔,而且是呆板的。人們接受呆板面孔的商品,陷入標準化帶來的快速發展的經濟社會進程中,定制成為被遺忘的而且是奢侈的夢想。
美國最新預測的“改變未來的十大科技”中,“個性定制”被排在首位,這個判斷是來自于市場的變化趨勢。兩個因素導致消費者的產品需求出現差異,一是消費者分化,二是消費者收入水平和價值判斷出現差別。迎合消費者的商家正在個性化上傾注心思滿足消費者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