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格LANGE 1大日歷手表
十位盤與個位環組合式
凡是見過這款大日歷機械表款的人,都會留下深刻的印象。朗格最大的創新之處在于它把大日歷機構所占用機芯的面積縮減到最小,使它可以被放置于小尺寸機芯當中。根據朗格大日歷的結構圖我們可以看出,它的結構并不是很復雜,其中負責大日歷顯示的是一個形狀好似十字架的十位盤,它的上面印有1、2、3 三個數字,并與另一個印有0 到9 十個數字的個位環共同組成了日歷的顯示。
也許這時候會有朋友問:“它們到底是如何完成每月從1 號至31 號再轉換到下個月1 號過程的呢?”當然我在這里先跟大家說明一下,我們這期講到的大日歷,是普通的日歷顯示系統,它的循環變換只能是像前面所說的那樣。如果是可以自動識別大小月甚至包括閏年閏月的話,那就是萬年歷顯示系統了,我將會在日后的文章里給大家重點講解。
下面咱們接著剛才的話題,這種大日歷的轉換首先需要通過機械表機芯的時輪輸入動力。而時輪這個零件想必大家不會陌生,它的轉動速度是每十二小時一周,然后它會驅動一個每二十四小時旋轉一周的換日過輪,而且在它的身上還被設置了一個用于撥動換日輪的撥頭。此撥頭將會撥動與之嚙合的帶有31個齒的換日輪,每一天撥動換日輪的一個齒,而這個換日輪轉動一周,也就是相當于過完一個完整的月份。
這時大家也許又會問了,那兩個印有數字的不同零件是怎么結合在一起,共同變換日歷顯示的呢?這個關鍵點就在換日輪的身上:其實,它是一個三層齒輪的集合體,上面兩層齒輪中的一個會與印有數字的十位盤下的齒輪嚙合,而另一個則會與個位環的內齒嚙合。那么,負責驅動十位盤的換十位輪的齒數和驅動個位盤的換個位輪的齒數到底需要多少呢?咱們現在可以算算,一個月31 天,如果我們將十天看做一組,那就是1 到10、11 到20、20到30 這三個十天組外加31 號這一天。但是個位盤是0 到9 這十個數字,它所負責顯示的應該是這三個組內的1 到9 這九個數字。也就是說它跟十位盤的組合應該是1 到9、11 到19、21 到29。而個位環上數字0 的設置則是專為這三組數字的轉換之用的,也就是它們之間的間隔數字10、20、30,此外十位盤也將同步轉換它的數字,在空白處變換為1、2、3。
根據這種規律,我們可以總結出負責驅動十位盤的換十位輪齒數至少應該是兩個,才能轉換出這三個數字。而根據前面的統計,個位環所驅動的換個位輪齒數至少是28 個,此時大家需要重點注意的地方是日歷從29 變換至31 需要經過30、31兩個數字,個位環上的數字是從9 到1,而十位盤上的數字是從2 到3,那么換個位輪需要再補充兩個齒達到30 個,而換十位輪則要補充一個齒達到3 個。當然,還有最重要的一步是不可被忽略的:由于月份的轉換,數字還要從31 跳回到1 的位置上。這時,十位盤與個位環的變換動作則是:十位盤從3 變為空白,而個位盤不動。此時,朗格大日歷的基本的變換過程就算完成了。換個位輪就應該是滿齒31 個缺1 個,而換十位輪相對應的則是每間隔9 個齒距設置1 個齒,再加上間隔一個齒距的齒總共4 個齒。到此,就可以完成這只大日歷機構最原始的設計思路了,不知道大家是否已經理解了朗格大日歷的顯示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