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珠寶業有真正意義上的全國品牌嗎?我們常可以看到某某品牌號稱有成百上千家加盟店,一個加盟地圖箭頭指向全國各大城市。但是,在這所謂的“成百上千”家店里有多少店是真正意義上的拿貨商呢?究竟有多少店私下里干著“掛羊頭賣狗肉”的勾當呢?又有多少外阜直營店或加盟店頂不了半年就關門大吉呢?要上市的愛迪爾在山東折戟沉沙,國內品牌引領者通靈就是殺不出江蘇,中國十大金店齊魯金店到了濱州就關門…縱觀國內珠寶品牌,要不到了外省就翻船,要不就是茍延殘喘剩條命,外地市場就像潘多拉的魔盒,充滿誘惑又充滿陷阱。但是,造成這種局面的根本原因又是什么呢?
拍腦瓜式擴張
我們都知道,就目前國內多數珠寶企業而言,有現代化市場營銷理念的還為之不多。所以,受制于珠寶業的強人風氣,諸多企業在進入外阜時往往僅是經過了老板拍腦瓜就決定的。在一無市場數據,二我準確調研的情況下,經驗主義自然就占了上風。這種情況不僅在開外阜擴張時容易出現,在家門口開店時也屢見不鮮。
要知道,珠寶作為奢侈品,目前在國內還沒有形成歐美日韓一樣的反復購買風氣。多數消費者在選取時都會持有一種謹慎再謹慎的態度。這種市場環境,造就了當地消費者青睞于本地品牌的習性——買的放心,有安全感!外地品牌在進入市場前,如果沒有對品牌認知度進行科學調查,就可能在短期內陷入銷售瓶頸。第二方面,拍腦瓜也容易造成產品結構錯位——假如某鉆石品牌要在東北開一家純粹的大型鉆石專賣店,那死只不過就是早晚的問題,因為在北方落后的地區開店,沒有黃金的支撐就已經意味著你失去了人氣,沒了人氣,也就自然跑了財氣!第三方面,拍腦瓜也容易無法看清自己——明明只是個三線品牌,非要削尖腦袋擠入最高檔的商場,結果是扣點又高,消費者又不認同,在利潤負增長的情況下,自然要關門大吉!
我們再來看下世界王牌零售企業是怎樣選取外阜市場的?為了探明石家莊這個全國聞名的“超市墳墓”,家樂福用了五年時間判定這個市場不能進入!而沃爾瑪也用了三年時間調研本地人的消費習性與競爭對手,結果同樣為不能進入!而偏偏有些人只看到石家莊是個人口近千萬的新興省會,卻不想想路途有多么坎坷——結果,萬客隆三月換總經理,半年關門;北京華普三家店一年開三家,三家全關門;天津家世界兩家萬余平米的超市僅撐了一年半;人人樂雷厲風行半年關門…我想,這就是拍腦瓜與科學分析的不同結局!
想當然選址
筆者一直認為,選址不僅僅為一家店服務,而是選取戰略據點。也就是說,選址更應該是一種戰略行為,而非簡單的戰術行為。因為選址是與品牌定位是密不可分的,什么樣的品牌定位就要選取與之相應的市場環境。
為何LV會將亞洲的旗艦店開在深圳而不是漢城?為什么卡地亞會在寧波而不是石家莊開店?為什么周大福已經將觸角探向經濟強縣,而周生生則依然保持一線市場的發展模式?中國的面積相當于一個歐洲,每個省份都有不同的接受程度、消費能力、文化背景。有些品牌自以為廣告策劃、終端形象走在了國內前面,就拿出一幅征服北京的氣魄殺進皇城根,但去了才發現,賣鉆石連戴夢得、瑞恩都賣不過,賣黃金比菜百更是鳥槍對導彈!如果說進入大城市就算占領了高端,那么毛澤東不如從江西直接殺到南京干掉蔣介石更方便!
外阜拓展,首先要符合自身的品牌定位,有些商圈只是勞苦大眾的購買場所,而有些商圈則是小資白領的必去之地,還有頂級的商圈僅為金領青睞。選址是一種戰略行為,這就需要結合自身的實力與品牌定位進行精準選址,占領陜甘寧,才能解放全中國!在品牌與實力相對薄弱的情況下,進入二三線市場亦或進入二三線商圈未必不是正確的選擇。走蘇聯路線,你也得看看自己的重工業如何!
自我感覺良好的擴張
成就了區域霸主,也不應該輕視對手!你覺得在江蘇厲害,去了山東就未必有效!曾經有通靈的顧客跑到世紀緣的店里炫耀:看我的鉆石切工多好!結果,世紀緣卻拿出了自己的“完美4C”原理——切工好只是一方面,一個1分的鉆石切工再好也不值錢!顧客此時方才明白,鉆石要看4C,而非1C。
南方可以種橘子,在北方種了就會苦!如果沒有摸清對手的實力與當地的環境,就可能遭遇種種尷尬。尤其是國人的從眾與懷疑心理更會為自我感覺良好者雪上加霜——從眾,人越多的地方購買珠寶就越安全,因為這么多人買了,肯定就不會有問題,就是有問題還有一堆人墊被子;懷疑,沒人來這個地方是不是因為這個地方快關門了?買了后,連售后都沒有,等首飾出現問題去找誰?
有多大力,你就使多大勁。做不到知己知彼,就會自我感覺良好。感覺自己挺有實力,跑去上海開個千米旗艦店,成功還好,一旦沒成功,自己就慌了手腳,光店面租金和鋪貨的費用就夠喝一壺。
人才空洞
是人來管店,而不是店來管人。眼看兩個月后要開店了,連個好的店長人選都沒有,自然捉衿見肘。要知道,兵熊只是熊一個,而將熊則是熊一窩!制約國內珠寶行業發展的大瓶頸就是人才匱乏,而中層營銷管理人員匱乏則為瓶頸中的瓶頸!雖然近些年國內珠寶業的呈井噴式發展,但是人才的儲備卻遠跟不上行業發展的速度。目前,國內珠寶業還是采用較為傳統的家族制管理為主,老板的思路決定著企業的用人思路,在權力不能下放、忠誠不被認可、老員工傾軋的多重壓力下職業經理人可謂舉步維艱。
至于外行經理人,珠寶企業老板的心理則更加矛盾,即使同為奢侈品的高檔服裝、名車、高端地產等行業,其產品特性、營銷方式、管理模式也與珠寶業存在著巨大的差別,在老板短期無法甄別其能力時,放棄就成為了唯一的選擇。這也就不怪筆者曾經戲言——珠寶圈,外行經理人的斷頭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