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珠寶精品導購互動平臺 投稿
市場評測:外國玉極有崩盤可能
出口到中國的外國玉,數量已足夠每個中國人做一個玉佩
李彥君觀察認為,目前,出口到中國的外國玉數量想當大。甚至假設為每一個中國人做一個玉佩,基本上都夠用了。他說,“隨著外國玉的涌入越來越多,其價格肯定要下降,不出幾年時間就會達到飽和狀態。總量飽和后價格就會消耗甚至崩盤。韓國玉不出兩年,價格就會下降”。
在國外,無論古代還是現代,都沒有形成玉文化,更沒有像中國文化一樣,把玉作和禮教、儒教、喪葬文化結合在一起。“在外國人眼中,這些東西就是有色礦石,玉在國外僅當配飾用。”
國外玉的儲量很大,外國人又不欣賞,因此主要用于出口到中國。但玉石和煤、石油不同,是消費品而非消耗品,誰也不會一個人戴好幾塊玉牌子。“現在的高價只是暫時的,投資者一定要慎重。”
另外,中國地質局最近發現,在昆侖山雪線以上的高度,玉的蘊藏產量可能達到500萬噸。此外,現代探礦和采礦技術的先進水平是古代無法比擬的,現在的礦石供給量非常巨大。因此,投資者對玉的投資更要十分慎重。
盡管大量外國玉進入,但對傳統的和田玉也不會形成沖擊,目前已經很難產出新的和田玉,和田玉這個名稱已經不再具有產地意義了。在網上搜索新疆礦務部門相關內容,會發現有關部門已經將和田玉作為脫產石的代名詞,就和大理石一樣,不具有產地含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