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小寧 廣州美術學院 裝飾藝術設計系 系主任 教授
這次在深圳舉行,TTF國際珠寶設計大廈成立暨漢字及書法首飾設計作品展之活動,來自于國內多所藝術院校的專家學者都參加了,場面隆重且熱烈。尤其是以此為鏈接而展開的“傳統文化的當代藝術展示”——珠寶消費審美研討會,眾專家學者們都發表了難能可貴的看法與觀點。作為與會者,雖然對珠寶的知識尚淺,08年于所任職的廣美設計學院、裝飾藝術設計系,在舉辦的“嶺南地域傳統工藝技術傳承與創新”之大型活動期間,本人曾以“傳承工藝的現代內涵”為題,談中·日傳統工藝的現狀,所以在此借題發揮作個延續。
談起傳統文化中的“書法”,很容易讓人聯想起兩個字“老土”。其實這兩個字的含義十分有趣,如果僅在字面上來理解,是否可理解為老祖宗傳下來,土生土長的東西?其實我們都明白,失去了“土”之樹是什么。
當然、關于傳承與現代這一議題,的確是一個有過泛地被使用嫌疑的議題,因為這議題內容與任何人的生活方式都或多或少地沾上邊,實在太具平民性。曾記得余秋雨先生在“世界視野下的中華文化”節目中談過,“用大量文化表象來填塞文化的空缺以及用大量人類的共性來說這就是中國特性都是不正確的,如勤勞勇敢的民族,這種置于任何民族都能通的共性,如何能言是中華文化?”(意譯)。所以在文化元素的轉換之間,書法如何才能“土”出獨特滋味是重心。
珠寶首飾的設計,融入中國書法與漢字元素是一個非常好的設想。但在這次展示的作品中,可能是因為漢字的表達元素相對容易把握,所以效果也較為清晰。然而應合書法方面的設計表現,介于設計師對書法之真諦留于表面外型,內涵拿捏不到位,所以有平泛感。中國書法類別實在太豐富多彩,如能把其中之獨特元素性提出,融會時代感來做文章,在契合現在消費者對時尚潮流更高需求的現代珠寶首飾設計定位中,找到多層次的寬闊市場空間應該不為道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