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寶之家:此次70多個設計師,只有十幾個參加設計師創意長廊,其他了的珠寶設計師是否也到現場?這些國際珠寶設計師的市場主要在哪里?
陳永聰:除了十幾個參加創意長廊外,其他人都很分散,他們要么以其所在的公司名義參展,要不以個人名義參展,擁有其他柜臺,分散在其他領域。他們主要以國際市場為主,只有兩三個臺灣設計師在內地開辟過市場。
珠寶之家:您覺得中國內地設計師主要跟國際設計師交流應從哪方面進行?
陳永聰:中國內地設計師與國際設計師交流,不是說你跟我交流二三十分鐘就有作用。內地市場文化與國際設計師他們所具有的文化不同,首先要了解這種文化的差異性。
大家先從朋友做起,多深入了解。其實珠寶設計是一個非常耐心細致的行業,他不是速食文化。也許你與他們交流,一年你只能學到皮毛。大家要彼此間真正去深入理解這種文化,吸收彼此人生,調整自己的心態,這個才是最重要的。因為你學習他們的同時,也可以欣賞別人,但是你不用全部臨摹別人,通過這種交流與學習,做自己的設計才是最重要的。
珠寶之家:如何評判一個設計作品是好的作品?
陳永聰:我認為作品的好與壞不是由商業價值來衡量的。我上次所說的,只是那天我作為評審時,那個比賽的評分標準。我認為有些設計師太商業化,亦有些太非現實。我認為要成功,就要找到一個平衡點。
就如我之前所說的,香港是一個高度開放的市場。在香港,作品所具有美感是一定的,但更重要是了解商道,以一個消費者的心態去設計作品,站在他們的角度去感知你的作品,看能否引起你自己的共鳴。我們這次展覽的作品,每一個作品都有自己的創意靈感,每一個都有自己詳盡介紹。在這種詳盡介紹背后,是大家所不了解的十年磨一劍的臺后功夫。
珠寶之家:那你覺得國際珠寶設計師協會成立,為珠寶行業帶來哪些益處?
陳永聰:我不知道具體好處,但是我知道最真實的是,我們通過這個平臺,融合國際頂尖設計師,大家都會比較更好的了解國際珠寶潮流發展趨勢。我們的設計業更容易跟國際市場接軌,這種接軌也帶動我們與各色各樣的藝術人才交流,吸收多樣化元素,不管是靈感還是各個方面都得到提升。這個圈子能夠開辟一個平臺,讓多樣化的設計元素在其中流動,這樣我們的珠寶才會真正走向世界。
我們也在慢慢做很多工作,比如將很多設計與創意產品帶到世界各地不同的博物館,讓珠寶的文化走向全球,讓更多的中國元素更好融入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