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漢字及書法”是一個濃縮中國5000千年文化精髓的深刻主題,不僅是中華民族文化遺產中的瑰寶,也是世界藝術殿堂中的一朵奇葩。
11月26日,深圳首個獨立設計師作品展——“漢字及書法首飾設計”,以當代藝術表現形式形成其獨有的視覺藝術魅力,掀開了千百年來愈發厚重和具象的東方文化面紗,引起國內外珠寶界廣泛關注。它,與港臺歐美行日等國際珠寶設計師在國際平臺上進行交流合作,傳播東方傳統文化,滿足消費者對珠寶文化商品的高品質需求。它,向世界展示了“中國原創設計”的創新實力,讓世界了解“中國珠寶設計師”的魅力。
他,喜歡常常留意身邊的事物,喜歡關注每個事物獨特的形狀和故事,因為這些都可以成為他的設計元素;他,喜歡草書,認為每個漢字都是一副流淌著的歷史,每幅畫都是流淌著的線條,飄逸而流暢的線條。他,喜歡捕捉美,結合當代珠寶手法,書法的美感,線條的柔美,捕捉了一種近似百分之百的完美。
儒雅而博學的他,是那樣的愛戀線條與草書,不由讓人想起金庸經典武俠小說中的狂草書生,飄逸之時,不失俠氣。聽了他的談話,看著這個作品,不由會讓人產生一個錯覺:他完全也可以做一個書法家,或者去做一個畫家,因為沒有任何人比他更了解線條,更癡迷線條了!
他,就是“漢字及書法首飾設計作品展”——經典作品《意在其中》的譚明匯設計師。
珠寶之家:每個設計師都有自己獨特的尋找靈感的方法,您怎樣尋找自己的創作靈感的?
譚明匯:常常留意身邊的事物,因為每個事物都有自己獨特的形狀和故事,這些都可以成為設計元素。
珠寶之家:《意在其中》這個作品的靈感,是怎樣產生的?
譚明匯:因為個人比較喜歡有線條感的東西,而我創作的作品就是以中國書法的草書為載體,通過書法那種飄逸而流暢的線條感結合當代珠寶的創作手法并加以抽象化,看是非是的書法。但草書的韻還保留下來。
珠寶之家:對于本次“漢字及書法首飾主題設計”,這個主題,您是怎么理解的?
譚明匯:“漢字及書法”是一個濃縮中國五千年文化精髓的深刻主題,要做好這個主題的設計首先要了解中國漢字的演變和書法的底蘊。漢字是象形文字,先民對現實世界的抽象概括,漢字不僅僅是語言的載體,更是一種具象化的圖畫;每個漢字都是一副流淌著的歷史,每幅畫都是流淌著的線條;漢字本身的藝術化便有了書法。所以進行設計時把這一主題當成了一門再創作藝術來設計。
珠寶之家:能跟我們分享一下您這次參展作品:《意在其中》的整個創作經歷嗎?
譚明匯:意在其中作品從初稿到定稿用了一個星期去完成,而我的設計就以中國書法的草書為載體,由于中國漢字繁多,進行設計時極為困難,經過反復的挑選最后就以“中國”的“中”作為創作原形。但在確定了設計字體后在創作過程中又遇到了很多難題,因為設計時無法把書法的美感做出來因為中國書法不僅是強調自身的美,而且是抒發情感的線條,極富情感的波動,他的美是多元而綜合的;所以整個設計反反復復進行了很多次的修改,最后并結合當代珠寶手法,創造出一款全新的獨具中國書法魅力又充滿美感內涵的文化飾品。
珠寶之家:您自己怎么看待評價《意在其中》這個作品?
譚明匯:將書法意境融入到珠寶設計的形式美感之中,是一種突破與挑戰,它既是一種對美的更深層面的追求,亦是對中國傳統文化精髓的提煉與傳承。美感與內涵的最高結合便是“意境”的體現。本套中國書法系列—意在其中,則正是在總數龐大、概之不盡的中國漢字中所選擇的最為簡單的“中”字,其筆劃簡潔,卻涵蓋了言之不盡的積極意源。而所謂的藝術之美,往往是每一個觀者根據自身不同的閱歷、感受與喜好所衍生的獨特理解。
珠寶之家:您對這次作品展中的那件作品印象最深?為什么?
譚明匯:許二健的龍字設計。。因為這款作品是把漢字大膽的抽象化在珠寶這塊我所知是沒有這樣嘗試過,是一款比較新穎的設計。且這種抽象極具東方的味道。
珠寶之家:.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您覺得珠寶設計師應該如何選擇和演繹中國元素?
譚明匯:中國是一個有著上下五千年文明發展史、文化底蘊深厚的東方大國,中國元素可謂包羅萬千,只要我們用心看待 用心設計 那么每一個設計出來的作品都能散發出東方的魅力。
珠寶之家:.TTF國際珠寶設計大廈這個國際珠寶設計師交流平臺的啟動,您認為將對中國的珠寶設計師有哪些幫助?
譚明匯:國際化交流平臺的誕生,是中國珠寶行業接駁國際市場的一個全新的窗口,它既能幫助設計師及時吸納國際最前沿的流行趨勢,又能提供國內外設計師一個交流的設計平臺,同時也為中國高級珠寶向外拓展提供最佳舞臺,是設計師走上國際設計大舞臺的一個跳板。
是的,在他的設計世界里,線條的美是多元而綜合的,書法的美是極富情感波動的。于是,書法那種飄逸而流暢的線條感結合,便創造出這一款全新的獨具中國書法魅力又充滿美感內涵的文化飾品:《意在其中》。
也許是個人對弧線的愛好,也許是對簡單線條的迷戀,筆者仔細地端詳著這幅作品。看著它,筆者不由得琢磨這件東方魅力的文化飾品,不由得想好好的體味這四個字:意在其中。在原創作品展廳,它,像一本很厚的書,一瓶陳年老酒,蘊含著一種深深的韻味,在空氣中散發出一種淡淡的回甘,令人無窮回味和貪戀咀嚼。看著它,筆者不由感嘆文字是那樣的淡薄,手中的筆是那樣的笨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