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于12月初在北京舉行的匡時成立五周年秋季拍賣會精品云集,佳作不斷。除書畫、油雕、瓷玉、文玩、古琴外,匡時還為藏家特別準備了一個別出新意的專場——“鈿黛前朝——云廬藏中國古董首飾”專場。
在復古風盛行的年代,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收藏、研究中國古董首飾,其中不乏海內外的資深藏家,另外藝術家和收藏愛好者也不乏其人,與此同時,更有許多受“懷舊”風尚影響的海內外有志之士。匡時推出的這個專場,無疑是一場饕餮盛宴。
古董首飾的收藏者云廬主人祖籍江南,移居海外多年,溫文爾雅,談吐不俗。其收藏雛形源于祖輩,出于對中國傳統造型文化的濃厚興趣,廣為搜集,憑藉逸然脫俗的眼光和若干可遇不可求的機遇,遂成蔚為大觀。
本次專場,首飾年代跨度從宋遼到民國,共計200余件,多為銀質,有手鐲、戒指、耳環、掛飾、頭簪、等等,品種豐富,花式繁多,儼然一個古代飾物的專題展覽。這些首飾立意高古,小巧別致,工藝精美,令人一見傾心,愛不釋手。說它小,一是因為拍品體量小,不以氣勢而以精致取勝;二是因為它價格便宜,不以富貴而以格調示人。整個專場給人印象是清新,親切,別有風韻,若鄰家女孩,似桌角水仙,不眩人目,而沁人心脾。
這些精美絕倫的古董首飾不僅具有欣賞和收藏的價值,而且實用性很強。手鐲、戒指、發飾、耳飾、項飾、佩飾等物,徑可直接佩戴,美麗時尚——好的設計永遠沒有“過時”一說。其中以明清的銀飾為主,有鑲嵌寶石、瑪瑙、珊瑚、綠松石等,用以點睛。在工藝上采用燒藍、熔煉、澆鑄、鏨刻、掐絲、抽絲、炸珠、模壓、鎏金等技術,裝飾紋樣生動活潑,無拘無束,對生活中、自然中的事象物態或取其諧音,或取其比喻,或取其象征,形成了龐大而豐富多彩的吉祥符號體系。
本專場中的清早期銀燒藍瓜棱形手串一對,造型為奇巧的瓜棱形,分上下兩個半圓對焊而成,中空,兩頭打孔,穿線成串,其做工精細規整,若非高手,實難成就。一對清代銀燒藍荷葉青蛙紋戒指,青蛙造型極為生動,直欲躍然而出;另一對銀燒藍耳環,溫潤的色澤宛若藍寶石,晶瑩剔透。銀燒藍即銀胎琺瑯,是以銀為胎,用銀花絲在胎上掐出花紋,再用透明、半透明的琺瑯釉料填于銀胎花紋上,經過500度到600度左右的低溫多次燒制而成,色調絢麗明快,極為雅致。銀鏨孔雀紋燒藍鎖、銀燒藍衣扣等物,同樣讓我們感受到了銀燒藍工藝的鬼斧神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