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寶之家:您曾經說到創作作品時是“天工開物,在乎一心”,要“心如明鏡”,“ 以一個嬰兒的眼光觀察周圍的事物”,我想對于大多數人來說,要達到這個境界都很難,您是如何做到的呢?
陳世英:一切都要從愛心開始。要愛天地萬物,這是大道之門,亦是智慧之門。所以愛需要修練的,當你充滿愛心時,不論面對任何處境,都能從容面對,譬如是看見別人的不足,也能接納和包容;看見美好的東西,例如花草的漂亮,就能善待之。能保持開朗的心境,就能心如明鏡,如大海一樣,就能海納四川,眼睛如嬰兒般單純,洞察世間的一切。
世代相傳
作品的概念是天倫之樂,小象在河邊玩耍,母親從后照料,親切動人,表達出中國人傳統母慈子孝的觀念,傳承世代。 作品的底部是以鉆石原石鋪成一道河邊,水花四濺,閃爍悅目,襯托出小象嬉水之樂。此外,鉆石原石未經打磨,保留原有奇特的色彩,象征著蘊釀中的文明散發獨特的神采。
珠寶之家:對于您的作品,一般市面上是很難看到的,特別是像在內地,只有通過博物館才能看到。比如前段時間您在寧波和北京都有和博物館合作進行作品展示,那么您是出于什么樣的考慮來跟博物館進行合作的呢?
陳世英:「珠寶走進博物館」是我近年的心愿。珠寶給人的印象就是奢侈品,是有錢人的玩意。但對我來說,珠寶是人類文化的重要表征。幾千年前,人類已開始收集不同種類的寶石,制作成配飾戴在身上,因為他們相信七彩奪目的寶石蘊含著天地的靈氣,是上天與人溝通的媒介。隨著人類文明的發展,人類對珠寶的熱愛不但沒有減退,這甚至成為人類精神文明極致的表現,因為這結合了科技、工藝、精神文明于一身,把人類的文明與大自然中最寶貴的物質結合起來,在每一個細節上都力求完美。故此,我十分希望能與群眾分享這門藝術,讓更多朋友可以與我的珠寶創作溝通,感受這一份美、分享這一份喜悅。而事實上,在博物館展出期間,我得到很多響應,激發我更多的創作靈感。
珠寶之家:如果有消費者在博物館里面看到很喜歡的作品,可以當場買走嗎?或者當場找您定制?
陳世英:在博物館里展示的作品,大部分都是已被收藏的作品;在收藏家的大力幫忙下,作品才得以借出作展覽用。此外,博物館是一個教育群眾、展示文化成果的地方,而不是展銷的地方。正如我前面所說,讓珠寶走進博物館,目的是與廣大群眾分享這門藝術,希望能藉此讓珠寶藝術文化得以在中國茁壯成長。
珠寶之家:將來您還會采用什么樣的形式或者有什么活動,可以提前跟我們透露一下的。
作為珠寶藝術家,我認為最終要把知識文化弘揚開去,通過不同形式去進行教育。若我們能為此而作出供獻,就能讓傳統的文化生命得以傳承下去。明年我將應邀參加美國寶石學院(GIA)的80周年慶典的一系列活動。我們都是享用著先人所得之成果,上一代的知識流傳下來,置入當代的處境中,重新去演繹、發展,加入新元素,再傳給下一代,文化就能得以延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