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是世界上最大的珠寶首飾出口國。當?shù)厥罪椂嘁?4K黃金為主,造型極富民族特色,做工精湛,以古典、華美、復雜和夸張聞名于世。游客喜歡印度首飾,對印度人來說,首飾是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裝飾品,對婦女來說首飾尤為重要。
女性身份的象征
印度的女性首飾種類繁多,有耳環(huán)、項鏈、戒指、手鏈、手鐲、發(fā)飾、額飾、胸飾、腳鏈等。印度人認為,“首飾是女性生活的一半”,女子應當充分地利用首飾打扮自己。即使家境清貧的婦女,也要傾其所有,佩戴一些低廉的金屬或塑料首飾。
首飾是女性身份的象征。賓迪類似銀質(zhì)腳鈴,是大多數(shù)印度新娘必備的裝飾物。據(jù)當?shù)嘏笥颜f,腳鈴發(fā)出的丁當聲能避免新娘做出越軌的事情。在馬哈拉施特拉邦,穿有黑色珠子的吉祥金鏈,是已婚婦女的標志;在西孟加拉邦,戴在頭發(fā)中縫的星環(huán),是女子出嫁的標志。
除了婚禮,在生孩子、過生日、朋友聚會等各種大型的社交場合,女性都盡量把自己打扮得珠光寶氣。
長輩給晚輩的見面禮一般也是首飾。在印度,成年男性至少人均一枚戒指,有的手腕上還戴著手鐲或拴著紅線,以保佑平安。
嫁妝多地位高
婚禮慶典是婦女展示首飾的最佳時刻。佩戴多少首飾,是婆家衡量新娘嫁妝是否豐厚的重要標準。
印度新娘的首飾因地域不同存在差異。南部地區(qū)的新娘在鼻孔兩側(cè)穿洞,戴上鉆石鼻釘,或在左鼻孔下方佩戴鑲有珍珠的鼻環(huán),腳趾上也戴戒指。北部地區(qū)的新娘佩戴金鼻環(huán),并用一條精美的金鏈連接,金鏈的另一端掛在耳朵上。
印度流行嫁妝制度,姑娘出嫁必須陪送豐厚的嫁妝。嫁妝糾紛時常引發(fā)嚴重的社會問題,因此印度政府1961年制定了《反嫁妝法》。根據(jù)《反嫁妝法》,給予和接收嫁妝均為違法行為,判處當事人6個月至2年監(jiān)禁;婦女因丈夫或其親屬非法索取錢財和貴重物品而受到騷擾或虐待,丈夫或其親屬將被判處3年監(jiān)禁并處罰金;婦女在婚后7年內(nèi)因嫁妝問題被丈夫或其親屬騷擾甚至虐待致死,丈夫或其親屬將面臨7年甚至終身監(jiān)禁。
然而,印度的嫁妝制度并沒有真正廢除,而且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要價愈來愈高。在比哈爾邦首府巴特那,中等以上階層家庭流行的嫁妝包括電腦、手機、家庭影院、數(shù)碼相機、數(shù)字電視機、微波爐、珠寶首飾、中型豪華轎車、市內(nèi)公寓套房、歐洲蜜月旅游等。
今年5月,家住新德里郊區(qū)的21歲姑娘妮莎·庫爾瑪準備與當?shù)匾幻袑W計算機教師達拉爾結(jié)婚。妮莎的父親經(jīng)營企業(yè),早就為女兒的婚事做好了準備。在同男方討論嫁妝時,他基本有求必應,甚至連男方提出要給新郎已婚的哥哥買一套家用電器時,他都滿口答應。他還在女兒的嫁妝里多添了一輛在印度流行的新“瑪魯?shù)?rdquo;牌中型轎車。為了給女兒籌備嫁妝,女方家前后花掉180萬盧比(1美元約合45盧比)。然而,在婚禮前夕,男方同妮莎的父親卻為嫁妝發(fā)生了激烈爭吵。貪婪的男方要求女方再加120萬盧比現(xiàn)金。妮莎的父親不同意,達拉爾的母親氣急敗壞,給了妮莎的父親一個大耳光。妮莎獲悉后十分憤怒,她立即解除婚約,并給警方打電話,將男方告上法庭。
我認識的一位當?shù)嘏笥眩刻於计鹪缲澓诘毓ぷ鳌Kf:“工作不為別的,只為兩個女兒將來嫁得好點。”
根據(jù)印度官方公布的統(tǒng)計數(shù)字,近10年因嫁妝問題被虐待致死的婦女人數(shù)由每年2000人上升到7000人,其中包括受過高等教育的婦女。
偏愛黃金首飾
在印度人的心目中,金色是最輝煌燦爛的顏色,也是最具能量和質(zhì)感的高貴色彩。印度2001年全年黃金需求量為855.2噸,居世界首位。目前,印度人均黃金擁有量為7克,是中國的35倍。
除了純金首飾,印度目前流行的首飾品種還包括黃金鑲嵌的鉆石、紅寶石、綠寶石、藍寶石、黃玉、紫晶、石榴石、貓眼等。為了讓這些寶石與黃金融合得“天衣無縫”,印度珠寶商一般都選用質(zhì)地較硬的18K金。雖然近幾年印度黃金首飾開始受到鉑金首飾和純銀飾品的沖擊,但黃金首飾還是穩(wěn)坐印度首飾市場“老大”的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