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語神工——國際雕刻珠寶藝術大展”展品的創(chuàng)作者、國際著名華裔珠寶設計師陳世英今天上午在寧波博物館開講《珠寶藝術的鑒賞與收藏》。雕刻珠寶講究色澤,要科學而用心地打磨,從陳世英的足跡來看,他的成功少不了用心、細心和不斷學習。
在雕刻珠寶前,陳世英會事先找大量的玻璃不斷重復鍛煉。
在雕刻珠寶前,陳世英會事先找大量的玻璃不斷重復鍛煉。
天工開物,在乎一心,陳世英說:“每一塊石頭或寶石都是獨一無二的,不可能一開始就在寶石上切割,而是要經過不斷用心學習,有足夠經驗了才能進行創(chuàng)作”。不一樣的寶石有不一樣的切工,判斷和打磨都要經過很細心、很精確的計算。打磨的角度越精確,雕刻的作品就越能顯示它本身設計的特征。他說,珠寶雕刻是一種逆向思維配合在一個逆向的工藝上,長期鍛煉才能達到隨心所欲。
普通大眾珠寶一般停留在傳統(tǒng)的基礎上,而陳世英則把雕刻的元素、不同的藝術注入珠寶的制造觀念,讓人感官有另一種體會。作為水晶雕刻大師,陳世英涉獵浮雕、陰雕、內雕等領域,而且他找的材料大多是純天然的,通常按照材料天然的紋路進行創(chuàng)作,帶有主觀而又較為客觀地表達了自己對人生的一種體悟。
在心語神工——國際雕刻珠寶藝術大展開展的當晚,陳世英向寧波博物館贈送了“梁祝”這一杰作。過大師的細心“打扮”,“梁祝”在大展中格外引人矚目。黃色和紫色基調的配合仿佛帶人走進了梁祝的愛情故事,充滿著浪漫色彩。陳世英解釋,“梁祝”珠寶兩只蝴蝶下面是紫色的繡球花,如果用紅色的話,會顯得很沖動,藍色又比較太平靜,而這種紫色卻給人一種很溫柔的感覺,更能讓人接受。“梁祝”最下面的是紫色的水晶球,是追求情感的表現(xiàn)。這樣的布局編排和色彩運用,也是他對梁祝的一種體悟。“這個是梁山伯,那個是祝英臺。上面那個全部是用黃色的鉆石,本來是單獨展出的,但因為是梁祝的關系,所以把兩只珠寶蝴蝶配在一起。”陳世英介紹。
目前,在寧波博物館展出的“心語神工——國際雕刻珠寶藝術大展”,主要展出東方珠寶詩人陳世英先生創(chuàng)作的156件作品,展品屬于國際上唯一融合了雕刻藝術和珠寶設計的珠寶類型——雕刻珠寶,題材涉及古今中外。從希臘羅馬神話到中國的傳說和哲理,從抽象的夢幻聯(lián)想到現(xiàn)實與人生的拷問,珠寶大展處處體現(xiàn)出中西融合、古為今用的辯證哲理。
據(jù)了解,為了讓公眾進一步了解陳世英珠寶藝術的豐富內涵、欣賞雕刻珠寶這一珠寶藝術的獨特類型,寧波博物館特在“心語神工——國際雕刻珠寶藝術大展”展覽期間舉辦“東方講壇·珠寶藝術系列講座”。今天開講的《珠寶藝術的鑒賞與收藏》是其第一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