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愛說,結婚,是戀人向世界展示愛情、誓言承諾,但不論是在中國還是在英國,參加婚禮,空著手去總歸不合適。
參加結婚典禮要先把禮物準備好
一位正在讀研究生的英國80后山姆不久前向我訴苦,手上有三張請柬,兜里卻分文皆無,失業率高,暑期工作找不到,自己的經濟狀況短期內沒有改善的可能。但是,所有的親戚朋友都說,絕對不能空著手去參加婚禮。
他說,“請柬,已經成了我的頭痛!”
就算你沒有如此窘迫,是否也曾經為送禮煩惱?送貴重的東西,經濟能力有限;送得太普通了,又擔心新人收到一大堆,笑話自己寒磣、沒品味;不送,既丟面子,可能還會丟朋友。
英國新人喜歡結婚前在商家開出“禮品單”(wedding list),隨同請柬發給嘉賓,自行選擇。禮品單,真的是上策嗎?
嫁妝變異
英國婚慶公司“Mint Wedding”網站上刊登的婚禮禮儀明確告訴準新人,即使告訴客人不用帶禮品也沒用,親友結婚,客人希望通過送禮來紀念這個特殊的時刻。
“禮品單”由新人在百貨公司或是婚慶服務公司注冊開列,其中羅列著新人希望收到的禮品,價錢不等,來賓可以根據經濟能力選擇。
在英國,這個風俗雖然非常流行,但相對來說歷史并不長,可能也就幾十年。據說,它的起源和娘家送“嫁妝”有關。禮品單的初衷是讓來賓一道解囊,幫助新人置家。并且避免來賓送一樣的東西。收到15個烤面包機,恐怕所有的新娘都會掉淚。
過去幾年,禮品單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除了傳統的John Lewis、Debenhams、Selfridges等百貨公司以外,現在專門的婚禮禮品公司越來越多,網上隨便一查,就能立刻找出一大堆。這些公司的優勢是,包羅五花八門各色店家的商品。靠在網上賣書起家的亞馬遜,三年多以前也推出了這項服務。
禮品單的形式也愈發創新多樣。傳統上,不外包括床單被罩、餐具茶具等家居用品,現在,新人既可以請來賓為蜜月捐款,也可以請來賓為自己支持的慈善事業解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