邁克爾的辦公室并不大,一張辦公桌占了近一半的空間。
這個使用了紅藍寶石和野生珍珠的胸針是邁克爾親自設計的,它價值10萬元人民幣。
邁克爾公司內的一位資深老工匠,他的辦公桌上擺著各種各樣的工具。
提到南非,人們首先想到鉆石。邁克爾是南非當地著名的鉆石珠寶商,80%的中國游客都會到他那兒購買珠寶。他的作坊屬于典型的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從鉆石的挑選、設計再到加工,甚至是培養下一代的珠寶匠,形成了一條非常完整的產業鏈。邁克爾的作坊戒備森嚴,記者進入要經過層層“關卡”;而作坊里被稱為“鉆石大師”的工匠們也是個個如蹲監獄,每個工作臺之間都被鐵門隔開……
■談經歷
出自黎巴嫩大師門下
6月22日,記者見到了邁克爾,他的辦公室并不是很大,只有10平方米左右。一張大大的辦公桌幾乎占據了辦公室一半的面積,桌上除了一些文件就是一個電腦顯示器,邁克爾就坐在辦公椅上,和記者侃侃而談。邁克爾今年46歲,16年前他與鉆石結緣。“當時我走遍了歐亞大陸,尋找名師學藝。”邁克爾說,在黎巴嫩的貝魯特,他遇到了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之一,那就是他的老師。
出于對老師的崇敬,邁克爾沒有告訴記者老師的具體名字。“我只能說我的老師是黎巴嫩最著名的鉆石工藝大師之一,從他往上數三代人都從事這一行業,我在那里整整學習了兩年。”邁克爾說。
2001年,邁克爾的鉆石店開張了。“當時主要從事鉆石成品的設計和銷售。”邁克爾說,“相對而言,阿拉伯人喜歡用大量的鉆石裝飾自己,無論顏色還是大小,因為他們有錢;意大利人則喜歡經典的款式,他們相對保守,相信一顆鉆石永流傳……”談到生意經,邁克爾口若懸河。
■重人才
把全部學生視為己出
和鉆石打交道15年之后,邁克爾偶然發現,在遙遠的希臘,也就是自己的家鄉,還有一個遠親在從事和自己相同的行業。“不過,我從來沒有和他見過面,而我是邁克爾家族第一個涉足鉆石這行的,一直做到了今天。”
邁克爾結婚了,但他并沒有孩子,他說最大的原因就是自己沒有時間。“沒有下一代對我來說確實是一個很大的遺憾,但你看看他們,你的心情就會好很多。”邁克爾指著辦公室窗外自己的學生們說,“他們都是我的孩子,我愛他們。”
邁克爾說,在他的鉆石作坊里有兩大產品,一個是顧客訂購的鉆石成品,此外就是自己培養出的學生,當然后者更讓他驕傲。“一開始我這里只有三名學生,這些年來,我一共培養了10個大學生、6名大學教師,還有你們現在看到的,正在工作的6名學徒。”邁克爾說,學生從他的作坊“出爐”后,一開始月薪在9000~10000蘭特,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和手藝的長進,收入將越來越高。Dieter是這個作坊中年紀最大的工匠,邁克爾介紹說,“他是我的助手,是一位大師,在鉆石鑲嵌的手藝上他絕對是一位好師傅。”
■說中國
和上海世博擦肩而過
邁克爾從來沒有到過中國,但奇怪的是,他抽的煙是中南海牌的。“這是我在西羅町(相當于南非唐人街)買的,幾年前有個中國人請我抽了一支,我就愛上了這個牌子,也因此愛上了中國。”說著,邁克爾從煙盒里掏出了一支香煙,不過當得知記者不抽煙,而且還有兩名女士在場時,他又非常紳士地將煙塞回了煙盒。
實際上,邁克爾本來今年有機會去中國感受一下這個古老的東方國度,幾個月前,南非政府邀請他去世博會,當時邁克爾欣然應允。“不過不巧的是,在我出發前,有15名學生要來我這里學習,為了他們,我放棄了去中國的機會,不過我相信,以后我肯定會去中國看看的。”
雖然沒去過中國,但邁克爾對中國非常看好,特別是從他從事專業的角度。“現在最好的鉆石切割工藝在以色列、比利時和南非,但我相信不出10年,中國將取代這些國家成為龍頭老大。”
■相關鏈接
鉆石不是愛情守護神
對于許多生活在貧困線上的南非黑人來說,外界熱炒的鉆石只不過是碳的結晶體而已。鉆石之所以被當作衡量愛的標準、身份的象征,得歸功于鉆石生產商自1960年以來開展的全球廣告營銷。經過幾十年的廣告和公關宣傳,鉆石的形象深深植入了世人的心靈之中。許多年輕人都認為,訂婚時必不可少一枚鉆戒,愛情的深淺與鉆石的重量成正比。
與攢錢購買鉆戒的壓力相比,維系愛情與婚姻的難度似乎更大。接送記者前去采訪鉆石商的南非黑人司機尼可感嘆道:“當年查爾斯王子與戴安娜王妃的豪華婚禮,動用了不少來自南非的鉆石,鉆石至今仍在閃爍,山盟海誓卻已煙消云散。鉆石并不是愛情的守護神,它只是一塊小小的石頭而已。”
華人鉆石商,不敢露家底
大多來自上海、香港、福建,安全難保讓他們異常謹慎
南非這個鉆石之國,華人鉆石商大都在約翰內斯堡,目前大概只有10家。因為這是一個高投入行業——至少需要1000萬蘭特的啟動資金,才能建立一個完整的鉆石進貨、銷售系統。而且,由于安全問題難以保證,華人鉆石商非常謹慎,戒備也很森嚴。
在南非首次出現華人鉆石商是1990年,市場是由一批臺灣人開辟的。后來,由于南非治安問題愈發嚴重,到現在留下的臺灣籍華人鉆石商已經不多。目前,華人鉆石商主要來自上海、香港、福建。
華人鉆石商的進貨渠道,主要是南非當地白人供貨商。銷售渠道則有兩個:一是將鉆石出售給來這里旅游的中國旅行團,二則是出售給國內的各大珠寶行。
從事這個行業的華人,都不愿意談及他們生意的細節,甚至連基本利潤都不愿意談及。在約堡從事鉆石生意6年的梁太太來自上海,談到這個話題時僅僅表示:“主要是看自己的出貨渠道,自己如果有能力,那么利潤自然高。但我們都會保護自己的資源,否則就會出現串貨的行為。”
其實在約堡,華人鉆石商比從事其他行業的華商都謹慎。他們不愿意讓任何人知道自己的住所在哪里,而且你在他的店鋪內,根本看不出他的經營規模有多大。記者聯系到一家華人經營的鉆石專賣店進行采訪,發現這個店位于一個大型鉆石批發交易市場內,如果不提前預約,根本無法進入。進入之前,商店特意派出兩名荷槍實彈的保安迎接,引導我們走到一個大門前面,保安先和里面用對講機通話,然后又是刷卡,又是摁密碼,最后還驗了指紋,終于大門解鎖,我們一干人在從頭到腳十幾個橫桿組成的限位樁里魚貫而入。等我們一行悉數入內,森嚴的大門重新鎖上,保安則持槍在外觀察。我們不像是進入一個店家,倒像是深入一個絕密的軍事要地。
即便是保安措施如此嚴謹,這里的華人鉆石商都無法保證自己的安全。這家店的陳姓老板也是上海人,在約堡從事鉆石買賣10年以上。他最不愿意提及的一件往事,便是2002年,他的店鋪遭遇了一次黑人歹徒持槍搶劫。自己雖然因為外出而幸免于難,但他的姐姐卻在這次事件中遇難。“從事鉆石行業的華人,更愿意雇用白人保安。因為黑人常常內外勾結,讓你防不勝防。”陳老板對記者表示。
世界杯期間,約翰內斯堡迎來了大批外國游客,華人鉆石商店的生意,也比以往興旺了很多。“3成增長額度是有的。”記者再三追問,梁太太說出了這樣一個有些保守的數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