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意投資黃金的人可能已經注意到了,眼下黃金價格又在屢創新高,大家的投資熱情也不斷高漲,今天下午,中央電視臺《經濟信息聯播》記者走訪了北京的一個黃金賣場,記者告訴我,剛走進黃金賣場時完全可以用震撼兩個字形容,盡管是大家的上班時間,但是幾百平米的黃金賣場里,有上千人在選購各種黃金產品。一起來看看這個場景。
下午兩點,北京菜市口百貨公司的黃金賣場擠滿了購買各種黃金產品的顧客,工作人員告訴我們,這還不是顧客最多的時候,從4月開始,隨著國際黃金現貨價格的飛漲,市民炒金的熱情也在飛漲。這家公司去年全年的銷售額是45億元,而今年到現在就已經銷售了41億元,僅端午節三天,銷售額就達到了4000萬元。
顧客:“現在黃金價格是(每克)298元,我覺得它還會繼續漲。”
黃金熱銷的背后,是投資黃金的高額回報,以千足金為例,去年6月初的市場價格為212元/克,而今天的上海現貨黃金的價格是273元,如果持有100克金條一年以上,除去加工費和手續費,轉手賣掉就可以賺4500多元。
北京菜市口百貨公司客服部經理王丹:“從今年來看投資產品一直處在熱銷狀態,黃金價格上漲了30%多,我們今年也比去年同期這個時候,銷售量增長了200%。”
隨著黃金價格一路走高,很多人選擇將手中的黃金變現,黃金回購量也出現了30—40%的漲幅。我們發現,在黃金賣場的周圍,很多店鋪都做起了回收黃金的生意,無論是食雜店還是眼鏡店,統統打出了“高價回收黃金”的招牌。業內人士表示,雖然金價連創新高,但是投資者一定要保持冷靜。首先出售黃金要選擇正規的公司,另外,黃金首飾銷售價格包含設計費、增值稅等,變現時一般要當做“廢金”被回購,需要扣除各種稅費,投資者損失較大,投資黃金制品一般不要選擇黃金首飾。
黃金股:金價一漲就“發光”
國內金價的上漲源于國際金價的飆升,17號,紐約黃金期貨8月合約每盎司大漲18.2美元,收盤創了歷史最高記錄,這都帶動了國內A股市場的黃金股走強,有人說,現在黃金股中有黃金機會,真的是這樣嗎?一起來看分析。
17號,紐約商品交易所黃金期貨8月合約每盎司上漲18.2美元,收于創紀錄的1248.7美元,漲幅為1.5%。受此影響,今天滬深兩市的黃金股今日早盤表現搶眼,山東黃金(39.66,0.22,0.56%)、中金黃金(57.39,0.38,0.67%)、紫金礦業(6.89,-0.08,-1.15%)三大黃金股龍頭聯袂上漲,其中山東黃金、中金黃金的最高漲幅接近3%,但午后大盤跳水,黃金股的漲幅也在收窄,截止收盤,山東黃金上漲0.56%,中金黃金上漲0.67%,紫金礦業走勢較弱,下跌1.15%,但也好于大盤的走勢。
中金公司的分析認為,震蕩市場中,黃金股或許是一個不錯的避風港,目前,歐洲債務危機前景不明,作為重要的避險投資產品,投資者對于黃金資產和黃金股的參與熱情不斷高漲,另外,全球貨幣的持續過度投放也給金價的上漲提供了溫床。但同時也有其他專業人士提醒,在國際金價創出新高后,也要注意短期風險,今年5月中旬國際金價創出新高后大幅調整,從5月17號到20號,國際金價從1249美元的高點,大幅下跌到1172美元,四天時間大跌77美元,與此同時,國內的黃金股也大幅下跌,跌幅都在10%左右,其中紫金礦業從7.96元,跌到了7.13元,跌幅達11.7%。
買黃金掛鉤理財產品 既要謹慎也要
黃金市場升溫,銀行發行的黃金類理財產品也開始熱絡。據中國社科院金融產品中心數據顯示,5月份共有5款黃金掛鉤類理財產品發行,與前3月相比明顯增多。那么,黃金漲了,與黃金掛鉤的理財產品就一定能賺錢嗎?一起來看記者的報道。
據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金融產品中心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二至四月份三個月共發行3款掛鉤黃金的理財產品。而進入5月份,就有5款黃金掛鉤類的理財產品發行,與前3月相比明顯增多。其中中國銀行(3.49,-0.07,-1.97%)發行4款,匯豐發行1款。
中國銀行北京分行理財經理:“這個還是一些在銀行做過理財產品有投資經驗的客戶會選擇這樣的產品。”
據介紹,中行此次發行的4款黃金掛鉤類產品屬于結構性理財產品。此類產品屬于小眾產品,它的設計代表了市場的觀點,投資者只有認同了產品的設計,才能購買,這就對投資者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金融產品中心研究員太雷:“現在結構類產品從安全性考慮,都設計了一個止損的額度,它基本都是保本或保息類產品。”
太雷也同時提醒,投資掛鉤黃金理財產品的投資者要特別關注,并非黃金漲就一定能賺錢。結構性產品最大的特點,就是會設定一個漲跌區間,達到一定幅度標準,才能實現收益。對于黃金掛鉤類理財產品來說,要求投資者在判斷黃金價格走勢時,不僅要準確判斷方向,而且要準確地判斷在規定的時間內,黃金的波動幅度大小。只有黃金價格在設定的幅度中,不低于或不高于某個價格,才會給投資者一定收益。
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員太雷:“對于大眾投資者來說不宜盲目的跟風或者追逐這種熱點的理財產品,像黃金什么的,而要根據自身的風險偏好,來選擇合適自己的理財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