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來談談我對國家美學與珠寶首飾設計之間的關系的一些點滴認識和理解。
一、國家美學的形式之美
吳耀行的代表作一
一切之美皆形式之美,反思審美經驗和藝術特征,強調美學研究的現代品格和形而上的意義,國家美學概念有以下幾個境界:1、 增一分則多,減一分則少。2、 太似則媚俗,不似則欺世。3、 萬物有靈,天人合一。這是中國美學的精髓。珠寶之美,在于設計,設計之美,在于和諧。人的生存需要與環境相互協調,這是一切生命在進化中領悟并且掌握的真諦。老子在《道德經》第二十五章中寫到:“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這種樸素而又深奧的思想體現了古人追求天、地、人和諧的最高境界。春秋戰國時期宴嬰說過這樣的話 :五味調和成美羹,五色協和成文采,五聲相和成美樂,這種使“五味”、“五色”、“五聲”美好起來的奧妙就在于“協調”。因此我們說“協調思想”是中國這個講究中庸之道的國家獨有的文化特征。
現代性與純粹理性至上和現代自我的自主決斷相聯系。現代人以理性尋求國家美學的形式之美,一種基于統一形而上學構架的普世價值來看世界,尋求主體性自律。思想獨立、審美獨立、藝術獨立的觀點皆基于此。如此,我們就從民族性、國家性、東方性來分析國家美學對現代珠寶設計的影響。
不同的民族形成了人類不同的文化體系。時尚輪換反復,幻化自然,或革新廢舊,或創造立新,但始終有一個“因子”屹立不倒,那便是民族之風。民族風元素設計不僅僅停留在具象的簡單復制,更多的是在傳遞文化內涵,甚至衍生出新的視覺奇觀,中國人的審美觀受儒學的影響,認為形而上的精神才是美的至高境界。即追求內在的精神美。進入新世紀,伴隨著經濟全球一體化的進程,民族風潮迎來了大融合時期。當然,隨著人類進入信息社會和知識經濟時代,人們又提出了非物質設計這一理念。珠寶首飾設計的民族性不僅指技法形式、圖形、更為重要的是文化的沉淀。
從國家性的角度來審視珠寶首飾設計。珠寶首飾設計在我國起步較晚,回顧二十多年的歷程,可以說是發展迅速,碩果累累,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迅猛發展,對外信息交流的日益頻繁,珠寶首飾設計作品無論表現形式,創意構思,還是底蘊內涵,都有了很大的改觀。珠寶設計的本意就是為協調諸學科、諸行為、諸工序之間的關系,強調他們之間的共生效應,珠寶設計是珠寶企業得以生存和發展的生命之所在,一個不能進行產品自主開發的珠寶企業在今天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是無法立足的。不言而喻,利益是珠寶產品的核心,是珠寶產品存在的條件。珠寶產品利益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企業利益、顧客利益和環境利益。不能夠給企業帶來利益的產品,企業是不會生產的 ;不能給顧客帶來利益的產品,顧客是不會買的 ;而忽視環境利益的產品則一定會招來大眾的普遍反對,這是因為在當今的社會里,環境問題已經成為人類面臨的三大問題之一,環境效益已經成為評價設計優劣的一項重要標準。珠寶企業里國家性的最好代表就是TTF,今年,是TTF珠寶首次進駐巴塞爾展2.0館——頂級品牌館。在這一被稱為魅力館的華麗展館中,TTF為觀展者奉獻了包括最新作品太陽石奢華首飾系列在內的諸多精品,以最潮流的設計、最尖端的技術詮釋著令TTF引以為豪的原創中國精神。較之去年相比,TTF在銷售額方面有多于兩倍的增長,而諸多客戶的高度認可,則不僅是為TTF,也更是為中國珠寶贏得贊許。TTF總裁吳峰華先生在接受境外媒體記者采訪時驕傲地表示:“我們躋身于國際高級首飾商行列中,身上是打著‘中國’的名字,因此我們要盡量把這兩個字擦亮,讓國際上的廠商認可中國的珠寶。”
近幾年常常聽到或看到“東風西漸”這個詞,東風泛指東方性,藝術大師畢加索曾說過:“在這個世界上談藝術,第一是中國人有藝術,其次是日本人,日本人的藝術又源于中國”。由此看來,要發展就必須結合自身的特點,采取包容的態度,能兼容就更好。提到東方性就讓人想起TTF珠寶獨特的創作理念,TTF珠寶迅速成長為中國乃至全球聞名的珠寶企業,得益于其戰略性地專注于技術革新{抗氧化玫瑰金技術}以及為中國人、韓國人、意大利人所青睞的設計。此外,TTF最近發起一項倡議,旨在通過珠寶傳播東方之韻,并堅信此類風格能夠詮釋文化與個性,真真切切地昭示東方性。借此傳播東方文化精粹,展現獨立自強,譜寫了燦爛的東方文化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