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競爭力不強 行業面臨四大挑戰
“2009年,內地珠寶市場成為全球珠寶行業銷售唯一上升的市場,2030年將成為全球最大的市場。” 2009年內地珠寶市場銷售額高達2,200億元,并且每年增長逾一成,珠寶業正迎來巨大發展機遇,而港資珠寶商也積極拓展內地市場,已從一線城市轉向二、三線城市甚至是四線的縣級城市,并且布點數量呈現高速(成倍甚至幾倍)的增長。
據王立新(見圖)介紹,盡避去年金融危機沖擊全球,但是中國黃金珠寶市場仍成為全球唯一綠洲,增幅達10%,來自中國珠寶玉石首飾行業協會統計數據顯示,去年中國珠寶銷售總額達2,200億元。隨內地百姓消費能力不斷增長,未來30年中國將加速邁向城市化、中產化和富有化,富裕的居民對藝術化和個性化的奢侈品需求持續上升。加上抵制通脹保值的功能,未來中國黃金珠寶市場每年增長將以逾10%的速度增長,在2020年銷售總額有望達到3,000億元,成為全球最大的市場。
內地珠寶業屬朝陽產業
自2000年后,中國珠寶業迎來發展機遇,向產業化、品牌化和配套方向發展,當前內地珠寶業正是朝陽產業,遠未像家電業形成幾家龍頭企業壟斷的局面,由于內地居民消費能力的大幅上升,中國珠寶業就像汽車產業一樣將迎來爆炸性增長機遇。當前中國成為全球僅次于日本的第二大奢侈品消費國,未來中國在這一市場份額將越來越大,而黃金珠寶成為消費者的首選,從而給港資珠寶業帶來巨大的發展機遇。
不過,值得留意的是,包括港資珠寶企業在內,他們均面臨知名度不是很高和核心競爭力不強、設計上有待深化、設計人才存在不足等諸多問題。另外,由于通脹壓力的上升推動黃金價格的不斷上漲,這也給香港和內地珠寶企業帶來成本壓力,港資和內地珠寶企業面臨四大挑戰。
龍頭企業市占率不足10%
中國當前有幾千個珠寶品牌,仍缺乏有全國影響力和領導性的品牌,正是由于中國珠寶業品牌核心影響力不強,導致其議價能力弱。占據全國珠寶市場前五名的企業,其業務不到全國整體市場的10%。
中國黃金創意產業中心主任沈成穤接受記者專訪時稱,包括港資珠寶企業在內,與全球知名珠寶品牌仍有一段距離,這主要體現在其品牌的積淀和影響力,除了給國際品牌企業加工外,中國珠寶企業要想以自主品牌走向國際市場,讓歐美消費者認可,這仍然有很長一段路。
產品設計欠缺時尚感
當前,包括港資珠寶企業在內,中國大多數珠寶企業仍主要是以重量來論價格,從而導致附加值低。雖然有一些企業將設計和文化元素融入設計當中,但是這一比例仍偏少。劉山琨稱,全球知名品牌卡地亞、蒂夫妮等均有標志性的產品設計,而港資和內地珠寶企業缺乏這種設計能力,如何將“產品創新+文化附加值”更好的結合起來,這仍是一大挑戰。
李清飛稱,當前80后和90后的年輕人對國內傳統文化意識較為淡薄,他們追求時尚,對國際文化日益關注,因此,珠寶企業需將時尚元素融入中國傳統文化設計中,并吸收西方文化元素,從而設計出符合潮流和個性化的珠寶產品,增強對年輕主流消費人群的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