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珠寶精品導購互動平臺 投稿
珠寶公司通過“黃金租賃”避險
針對上述問題,銀行向珠寶公司推出的“黃金租賃”業務近日收到熱捧。每家珠寶商向銀行租賃黃金的業務量由100公斤躍升至最高300~400公斤。
《每日經濟新聞》調查發現,黃金租賃業務的流程一般是:黃金供應商從銀行“借”100公斤黃金,供應商支付總價的10%作為保證金,然后把這批原料金加工后在門店銷售。在協議約定的日期內,黃金供應商向銀行歸還同等數量和規格的黃金,并且按照同期貸款基準利率下浮30%至40%支付利息。
譬如,按照昨日金交所收盤價266.19元/克,珠寶商只要向銀行支付266.19萬就能拿到總價2611.9萬的實物金。
據不完全統計,浙江明牌珠寶有限公司、老廟黃金等知名的珠寶品牌公司都和該行簽訂過 “黃金租賃”協議。
“公司三四年前就開始嘗試著向該國有銀行租賃黃金,為的是在震蕩市中降低金價下跌的風險。”浙江明牌珠寶有限公司的一位知情人士表示,“具體操作時首先要經過該行總行批準,老客戶也可以直接通過省行和總行溝通。”
上述人士還表示,利息的計算方式十分靈活,客戶如果能提前歸還,銀行也會按具體出借的時間計算利息成本,利息一般固定在同期基準利率下浮三分之一的水平。
老廟黃金的一位知情人士則表示,節假日金飾品需求旺盛,公司很難一下子調到大批量的原料金進行加工,于是選擇和銀行簽訂租賃協議,一方面解決了原料金的需求,另一方面也能降低金價回落帶來的風險。
華融資產一位創新業務部負責人對《每日經濟新聞》表示,“黃金租賃業務既是銀行對珠寶商的授信,同時還能有效地降低金價下跌給珠寶商帶來的損失;對于銀行來講,庫存的黃金變成了一種生息的資產,不失為一種創新。由于銀行也分擔了風險。該業務只適合少數品牌珠寶商,不應該大范圍推廣,更不宜適用于投機類的公司和黃金貿易類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