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片
約翰·索瑞爾
堪稱實用設計之王,在他豐富的行業經驗中曾與包括政府、國際著名品牌,甚至小學生在內的各領域客戶合作;
與妻子共同創辦了索瑞爾基金會,旨在提高年輕人的創意設計能力,大部分項目的主題是關于設計和建筑的。
你是
有創造力的人嗎?
晨報:如果說創意設計是一種能力,您認為應該如何提高這種能力?
索瑞爾:我在倫敦辦過一個講座,名稱叫做《我沒有創造力》,我在講座開始放了一個街頭采訪的短片,內容是詢問路人是否覺得自己有創意、有創造力。這是一個比較粗略的調查,結果是一半的人回答“我有”,另一半人回答“沒有”。繼續追問后我們發現,認為自己沒有創造力的人通常在兒童時期有過糟糕的經歷,他們大多曾被別人說沒有創造力。我相信每個人都有創造力,問題只在于如何找到正確的方法去發現并挖掘自己的創造力。
“我們從來不要求年輕人直接去設計什么東西,而讓他們去思考諸如如何改善自己學校的環境,然后我們請來專家和設計師,根據學生們的想法進行設計,這就使專家與學生之間的關系如同設計師與客戶,接下來,設計師會把設計方案提交給客戶。也許我們采取的方法與眾不同,但學生們在這個過程中能夠挖掘到自己的創造力,而學生和設計師也的確合作出了不少令人驚嘆的作品。”近日,作為上海世博會英國館的重量級嘉賓、被譽為“英倫設計中流砥柱”的約翰·索瑞爾爵士來到北京,探討對社會有益的綜合設計、創新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將創新意識融入日常生活。
設計活動滲透大街小巷
晨報:作為倫敦設計節的發起人,請談談讓您印象深刻的一件設計作品。
索瑞爾:發起倫敦設計節的目的是為了慶祝并推動倫敦作為設計中心的城市地位。2003年的設計節是第一屆,當時200多場活動遍布倫敦的大街小巷,有的是在博物館,有的是在畫廊或者設計工作室,有的干脆在街上進行。我們通過產品發布、貿易、展覽和各種宴會來展示各種設計。
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去年9月設計節上的一個活動,在倫敦的特拉法加廣場上有一個巨型棋盤,兩米高的棋子帶著輪子,可以推動。藝術節期間的每個晚上,我們都會進行“巨型象棋比賽”,由大師遙控指揮這些巨型棋子,非常有意思。說不定我們可以把這個活動放到北京來,我曾去過天安門廣場,我認為巨型棋盤放在那里也不錯。
晨報:那么您認為在現行教育方式下,還能否出現像達·芬奇那樣跨越不同學科的全才?
索瑞爾:我相信答案是肯定的。對設計專業人士來說,過早進入一個太專業的學科可能不好,我們主張在一開始要有廣泛接觸,然后從中慢慢找到自己感興趣的部分,之后進行更深度、更專業的接觸。
其實倫敦設計節也起到了這樣的作用,來自不同領域的設計師可以互相學習和借鑒,比如珠寶設計師設計的可能只是小小的戒指,建筑設計師設計的是大樓,但是在設計節上看到對方作品時,大家會發現,其實各個學科的設計理念有很多共通的地方,他們可以學習彼此的長處。
更多建筑是為普通人服務
晨報:作為英國建筑學和建筑委員會的主席,您如何看待城市中的地標性建筑?現在設計師喜歡設計地標性建筑,您認為城市是否需要那么多地標?
索瑞爾:我認為地標建筑的存在有它的道理,在英國,我們可能更愿意稱它為代表性建筑。只要它適合周圍環境,也就是說和周圍環境有相關性就好,比如“鳥巢”就可以看作是北京向全世界發出的宣言。我個人喜歡比較小型一點的公共建筑,例如像學校和醫療機構等。這些建筑都可以設計得非常棒,也不一定非得是代表性建筑和地標性建筑,因為日常生活中的更多建筑都是為普通人服務的,為他們提供舒適環境的,比如城市的公共空間設計、公園的設計都是為了滿足普通人的生活需要。
好玩可以成為設計的理由
晨報:您曾表示“好的創意設計造就高質量生活”,而本屆上海世博會的主題就是“城市讓生活更美好”,那么,如果我們擁有杰出的城市設計,是否意味著擁有了更好的生活?
索瑞爾:我相信設計一定能夠決定生活品質,因為我們生活中的任何東西都離不開設計。如果設計師在設計時做了一個好的決定,那么你可能會覺得很舒服、很享受。其實任何設計都應該遵循三個原則:首先設計要有一定的目的,其次設計要有優良的結構,第三要讓人感到愉悅。
晨報:我們經常會覺得時裝秀上的衣服看起來很夸張,缺少實用性,在您看來,這些是否僅僅是滿足設計師個人設計愿望的作品,而不是以提升生活品質為前提的?
索瑞爾:設計有很多不同的呈現,不是說所有的設計都非要具有實用性。從這個角度來說,有些時尚設計可以是為了好玩,好玩可以成為設計的理由,不一定非要穿著T臺上的衣服去辦公室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