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末夏初之際,我們又迎來了一年一度的“五一”國際勞動節。在這個歡樂祥和的日子里,首都博物館聯手香港世英騰韻有限公司,共同推出了《心語神工——雕刻珠寶藝術展》,向廣大的市民朋友獻上一份華麗璀璨的視覺盛宴。
《心語神工——雕刻珠寶藝術展》作為今年的第二個特展將于2010年4月29日至6月27日在首博地上一層B展廳展出,門票收費30元。本次展覽的作品均屬于國際上獨一無二的珠寶類型——雕刻珠寶,它是國際上唯一融合了雕刻藝術和珠寶設計的作品,均出自香港國際級珠寶設計大師陳世英先生之手,凝聚了他20年來獨到的人生感悟和非凡的心靈境界。陳世英先生自幼潛心中國工藝 ,鉆研西方寶石雕刻,善于運用現代光學、色彩學、冶金術、鑲嵌術、切割術等學問與技巧,憑借精益求精、完美至上、推陳出新的工作態度,打造出了一件件富有禪意和旺盛生命力的珠寶藝術品。他可以稱得上是國際上唯一的中國珠寶設計雕刻家,其影響遠至日本、歐美及東歐各地。
雕刻珠寶,是以中西傳統雕刻工藝為底蘊,配合現代的冶金、鑲嵌、打磨等技術,結合人體工學和光學的應用所創作的珠寶飾品和佩帶品。這次《心語神工——雕刻珠寶藝術展》共展出197件作品,展品的題材涉及古今中外,從希羅神話到中國的傳說和哲理,從抽象的夢幻聯想到現實與人生的拷問,展品中處處體現出中西融合、古為今用的辯證哲理。這次的展品主要包括雕刻和珠寶兩大部分,雕刻部分共分為水晶雕刻、黑曜石雕刻、水晶配其它物料雕刻、金屬雕刻、十八羅漢雕刻和孩童雕刻,珠寶部分分為以雕刻為主題的珠寶、蝴蝶造型的珠寶、有象征意義的珠寶、白玉系列的珠寶和特殊工藝的珠寶。在此次展覽中,雕刻工藝上的創新和突破是展覽中的亮點,它出神入化的技法使陳先生贏得了國內外的一致美譽。其代表是:
(1)“世英切割”(Wallace Cut)法。這種雕刻法,是陳世英先生獨創的雕刻法,它以逆向思維為主導,結合了陽雕和陰雕的技術,深化為立體內雕,配合精算式進行角度切割,改變折射角度令影像重迭,形成立體多線條的倒影,命名為“世英切割”。這種立體內雕和幻象雕刻法,只有透光的材料才可以顯現其玄妙的幻覺,是前無古人的反傳統雕刻技法,為陳世英奠下雕刻大師的地位。展品中的“荷萊女神”就是使用這種技法造成了五面倒影,可稱之為國際上罕見的雕刻作品。
(2)鈦金屬工藝。鈦金屬堅硬、輕巧,而重量只有同體積黃金的五分一,且延伸性極強,大大擴展了珠寶設計的可能性。然而,其秉性抗拒鑄造、鑲嵌,難于與寶石相處。這要克服重重障礙,方能駕馭自如,與寶石共舞,創造出“能穿戴的雕刻藝術品”。在這次展出的作品中,“世代相傳”和“蟬”就是其代表作。
(3)珠寶鑲嵌工藝。珠寶手飾都以金屬為骨骼、寶石為皮肉,如何能將骨肉相連?傳統是采用金屬爪根的。然而,要將珠寶作為一件雕塑品,外露的爪根難免有點兒煞風景。為求力臻完美,陳世英研創全新的嵌接技術 ——“鉆石爪嵌接法”及“內格榫卯嵌接法”。前者是撇除傳統金屬爪腳的應用,直接用鉆石和寶石來作嵌接;后者,是運用明式家具的接合方式,給進行鑲嵌的物料(包括鉆石、玉石、珍珠等)作特殊的切割,形成榫與榫眼一樣的鑿枘,令不同的物料無需爪腳亦能互相緊扣。作品“綾羅”就是這種工藝做好的體現。
(4)玉石切割工藝。翡翠,一向被視為中國的玉石,溫潤細膩,發思古之幽。然而,要將翡翠應用到現代的珠寶設計中,必須賦予其現代感。陳世英憑他對光的感應和對玉石的深厚認識,研創出翡翠細化和亮度強化技術,令光能在翡翠之中加速游走、跳動,使綠與綠之間能互相折射輝映,令碧綠更濃。該項技術更獲得發明專利。
另外,在28號的展覽開幕式上,陳世英先生還將自己的作品——見龍在禪捐贈給首博,這件作品將在展覽序廳中陳列至展覽結束,隨后入存首博收藏。
這件以蟬為素材的作品是由紅碧茜、鉆石、黃寶、蛋白石、水晶、青金、貝母、鈦、黑曜石、黃金等多種材料加工而成,集合了雕刻底蘊、特別冶煉的鈦金屬塑形工藝,和濃厚夢幻感的鉆石彩繪,乃雕刻珠寶顛峰之作。蟬的翅膀以貝母為底,嵌千足金魚鳥,再蓋上雕有游紋的水芯片,1500多顆各類鉆石和黃寶滿布蟬身,錦緞悠悠,最終匯聚到金蟬雙爪上的10卡拉紅碧茜上。翅膀上的五只鳥兒和五條魚兒,分別為陰雕陽雕,表達陰陽五行。蟬爪上的紅碧茜是紅塵滾滾中的大千世界,眾生追求心中自我實現的理想。由于作品是以鈦作為骨架組織而成,非常輕盈,能舒適地佩戴在肩膀上。
這只鎮守九州八岳,如活龍似的蟬,匍匐在點綴以奧寶的黑曜石上,極具氣派;蟬爪上暗藏開關機制,緊扣蟬只在黑曜石上,達到了雕刻珠寶中的極致,這件作品可算是陳世英雕刻珠寶的典范。